山西:传统农业村庄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路径探索
时间:2025-08-21 11:29:41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郭荣珖 字号:【

  近年来,山西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传统农业村庄集体经济发展多样化途径,涌现出了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土地资源合作入股、农业生产托管、劳务转移、抱团发展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型。充分挖掘农业资源优势,发挥村集体“统”的作用,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种养基地,发展冷链仓储和农产品加工,培育农产品品牌,构建特优产业发展格局。在发展加工业的同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结合实际发展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电商物流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晋城市高平市铁炉村种植黄梨有400多年历史,盛产的黄梨因作为皇室贡品而被誉为“铁炉贡梨”。以前,梨园划片到户,村民技术水平低、管理不到位,大片梨树“春天一树花,秋天不结果”,集体经济更是一穷二白。2012年,村党支部领办铁炉贡梨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集体整合上级260万元补助资金、270亩土地入股合作社,占股51%,村民以1000元到20万元不等筹资340万元入股合作社,占股49%,发展贡梨产业。合作社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兴建蓄水池,配套节水灌溉设备,建设果品冷藏保鲜库,建成104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年产量稳定在300万斤左右。先后建成贡梨深加工厂房、贡梨果品检测室,研发形成“药食同源”的梨脯、梨片、梨膏、梨饮品等系列梨产品,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新建高平大黄梨数字展厅、梨园直播平台、特色带货直播间、田头市场等,完成农耕文化展示墙、3D立体画、水池景观美化等,推广农业生态观光游、农耕农事体验游、传统黄梨采摘游等项目,带动游客到铁炉欣赏田园风情,叫响“铁炉贡梨”金字招牌。

  土地资源合作型。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未承包到户的“四荒地”、机动地、闲置校舍、闲置农房等土地资源,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经营。联合合作注重风险可控,明确产权关系与收益分配机制和资产处置方式。临猗县孙吉镇薛公村是一个位于省边、市边、县边、镇边、沟边、河边的“六边”村。以前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荒沟无人问津,滩涂分散承包,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近年来,借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机,成立村民代表工作组,整合收回荒沟、滩涂等土地资源,归集体统一管理。动员本村3名企业家回村组建成立山西仁核山谷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以两亿元资金和人力资源入股,村集体以土地资源入股共同开发乡村特色养殖和旅游产业。围绕特色养殖、生态种植,大力实施平田整地、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2000余亩莲藕基地,300亩水稻基地,1000亩小麦、玉米粮食基地,1000亩杏、果、核桃、连翘经济林,3000亩侧柏、油松、山桃山杏生态林的生态种植产业,2000余亩鱼类、禽类特色养殖产业,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围绕沿黄文化展示精品线路,建立连接湿地风景区、荷花观赏区、船艇游玩区、田园体验区、生态农林区“五区一体”的黄河流域特色乡村旅游线路,集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80万元。

  农业生产托管型。开展农业生产托管,为农户提供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服务。向产前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后农产品冷链储藏、加工、销售及生活性服务业拓展,构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主体和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多方共赢。黎城县黎侯镇晋福村创新“1+6+N”农业生产托管模式(“1”个服务载体,提供“6”种套餐服务,实现“N”种作物轮作),持续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动能。2020年,晋福村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组建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合作社为服务载体,整合周边村镇的40余台大型农机具、30余名农机手,统一为村民提供土地托管服务。村集体和农户签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托管农业生产中耕、种、防、收等作业环节,种植费用由农户承担,收获的粮食归农户所有。统一托管后,玉米种植成本约为360元/亩,其中,农户购买种子、化肥等农资材料每项能节省10元至20元,农田农资农具节约成本50元至60元,人工节约成本200元至300元,村集体在农资集中采购、组织生产中也获得收益。

  抱团发展型。对具有地域相邻、资源互补、产业相似等条件的村,建立横向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探索村级集体经济跨地域联动发展,实现村集体间共同运用产业、共享发展红利。岢岚县资源缺乏,2021年组织25个脱贫村成立集体经济联合体,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联合体整合25个脱贫村扶持资金1250万元,到岢岚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标准化厂区房,对外出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标准化厂房的产权归25个村集体所有,由开发区管委会下属的兴达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管理运营,岢岚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中介方负责监督管理。厂房租金全部返还25个村集体,返还比率最低不低于投入资金(1250万元)年利率的8%,确保25个村每村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至少4万元。同时,建立入驻企业退出和风险保障机制,确保入驻企业效益稳定可持续。25个村村集体收入均已突破10万元。

  劳务转移型。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合劳动力资源,开展技能培训,组建施工队伍,承接农村改厕、村组道路建设等小型工程,参与建筑施工、设施管护、清洁绿化等,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积极对接大中城市生活需求,发展家政服务,对标“吕梁护工”“天镇保姆”,培育一批高品质家政服务品牌。灵石县段纯镇田家洼村通过“基层党组织+用人单位+合作社”模式,加大劳务输出产业发展力度,打造劳务输出服务品牌。田家洼村是采煤沉陷整村移民搬迁村,整村移民搬迁后,村里很多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劳力赋闲在家。为有效解决村民就业瓶颈,充分利用农业转移劳动力,村集体经济组织决定发展用工服务业务,承接包括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物业管理、绿化养护等方面的用工需求。一方面,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村民求职意向开展人岗匹配摸底,精准向周边企业输出富余劳动力200余人,其中向鑫奥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美早樱桃、设施蔬菜两大基地输送劳动力70余人。与当地农业发展龙头企业山西现代鑫源牧业有限公司达成了未来3年600余人的用工合作框架,成为当地农业公司用工输入第一基地。另一方面,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监事长牵头成立本村劳务服务队,制定服务规范,用科学管理的方式运营服务队伍,承接道路养护、卫生清扫、劳务保洁等业务。同时,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村集体经济组织还吸收5名田家洼村大学毕业生加入到劳务输出队伍,让他们留在家乡发展,振兴乡村。

  (作者单位:山西省三农政策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