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作为州级党建示范点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常胜村,以党建引领“小切口”赋能乡村振兴大文章,牢牢把握“发动群众、富裕乡亲、服务大众”主线,不断提升村党委的组织力、领导力,持续有效推进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使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观、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实践做法
(一)坚持从“小项目”抓起
常胜村党委坚持不等不靠、坚持从小项目抓起,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园”,形成了以点为基、穿点成线、连线成面的新格局。常胜村始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实际出发,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对房前屋后空地进行美化绿化,融入民俗、农耕等文化元素。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游园,突出田园气息、乡韵气息,注意保护乡村风貌,留住了乡土风味。
坚持共谋共议,不强制硬推。常胜村党委采取常听“大家说”、请群众代表“走出去看”、干部自己“带头干”等办法,深入发动群众,共同参与评审,村民边听边看。村党委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到周边县市外出参观学习,大家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坚持共建共享,不大拆大建。常胜村大力开展“治脏、治污、治乱”三大行动。15名生态环境管护员每天对公共区域开展一次彻底大扫除,垃圾集中转运分类回收;动员农户每月开展一次大扫除,做到“收通畅、扫干净、码整齐”。三年来完成农户改厕949座,改造公厕9座,农村卫生厕所比例达到90%以上,添置完善游乐设施。村民闲暇之余,在广场上锻炼身体,欣赏花木。
坚持共管共评,不时紧时松。常胜村创新制度化管理、常态化考评、规范化收费三大机制。率先在全镇启动“四员合一”,将“农村保洁、街道巡查、巷道维护、林带管护”的职能、人员、资金进行整合,按照每300人配备一名生态环境管护员,每月1500元至2000元标准发放工资。建立镇考核村、村考核生态环境管护员、生态环境管护员考核农户的“三级”考核体系。
(二)坚持从“小产业”做起
常胜村党委坚持“以企带村、村企共建、村企共享”,从农户个体“单打独斗”变为村企共建“集约经营”,发展产业实现百姓富。在建成绿色、优质、高效、功能性产品上做文章,走上了一条特色化的产业振兴之路。
以发展物业经营为契机。2020年,常胜村成立常胜承印物业公司,购买洒水车、扫雪车、铲车等设备投入使用,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70万元,2024年,物业公司在原村委会空地新建标准化厂房500平方米,年租金5万元。物业公司对流动人口每月收取10元卫生清运费,每年5000多流动人口,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0多万元。
以有效开发资源为抓手。常胜村对于荒废的校舍、空置的集体仓库厂房、广场空地等闲置资源,或进行公开拍卖、租赁,或通过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盘活整合,增加村集体收入。2020年以来,通过发包腾退打谷场、集体空地等闲置空地588亩,整理复垦未开发土地2000亩,实现村集体增收245万元。
以合理运营产业为重点。常胜村投资150万元成立常胜嘉园食品有限公司,股份经济合作社控股60%,主营石磨玉米面粉、饲料等6个产品,实现村集体增收10.8万元。与汽车销售公司合作投资2200万元,成立新疆常胜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主营汽车销售、维修、物流配送等,年销售额达4000万元,实现村集体增收84万元。
以惠农服务创收为链接。常胜村创办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既搭建起了为农户和龙头企业开展中介服务的桥梁,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2023年,常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向常胜优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入资金350万元,开展制种玉米、食葵、打瓜、葫芦瓜等高效农业的农机、植保、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创收业务,集体增收60万元。
(三)坚持从“小事情”干起
常胜村党委一班人坚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点滴事、具体事、琐碎事、单调事、不起眼的小事干起,从细微处着手,久久为功,稳妥推进,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整个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老百姓高度赞许,村党委班子的威信力不断提高。
突出服务助民。常胜村流动人口众多、情况复杂,村党委成立便民服务党支部,由“双报到”党员干部、片组居民、物业公司三方共同参与,建立“组织管理+自治管理+服务管理”的“三管”机制。制定党群服务工作清单,党员干部包保楼栋、联住户组建自管委员会,共同研究解决治理难题,推动物业服务融入村庄管理。
突出扶志扶智。常胜村经常开展文艺汇演、政策宣讲、就业招聘等各类活动,配套建设了志愿者服务站、综合服务中心。“近年来,居民点建了卫生室、服务站、超市,不管是买东西、看病、上学、锻炼身体都非常方便,文化活动也多,小娃子玩的地方也大,别提多美了。”村民高兴地说道。
突出民风家训。常胜村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制定村规民约、传承家风家训,潜移默化培育群众新理念。“行善人家积福多、宽宏尚德千秋暖;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勤致富、俭持家、不赌博、不浪费……”崇德向善的对联、标语张贴在醒目之处。通过不断创新治理方式,走出了一条文明乡风的新路子。
二、启示思考
(一)正确处理好“对上”争取与“对下”发动的关系
主要解决好责任落实问题。村级党组织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防止两眼向上、一味等靠要。培训建强村级党组织班子,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使村级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制定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项目的大力支持,科学制定奖补政策,最大力度地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要积极吸纳引入社会投资,下大力气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最大程度地带动当地群众实现产业增收。
(二)正确处理好“大项目”落地与“小项目”抓实的关系
主要解决好项目推进问题。要防止“好高骛远”,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态度,积少成多、促成改变。村级党组织要耐心听取广大群众意见建议,科学安排好“大小建设项目”时序。一方面从改厕治污、农村饮水、清洁家园等小项目抓起,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难点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谋划申报一批强基层、增功能、管长远的大项目,尽快补齐影响乡村发展的短板弱项。
(三)正确处理好“长期”有效与“短期”有序的关系
主要解决好战略战术问题。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战略、大战略,必须科学把握当下与长远、短期与长期的辩证关系。要整体谋划,防止多头规划、点多面散、多头指挥,缺乏统筹协调,没有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要正确把握进度、时间、效果三者之间的度,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总体保持与国家、区域发展进程一致,防止建设一哄而上,用地指标一次性用完,没有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不能只顾眼前、不管长远。
(四)正确处理好“慢而好”与“快而优”的关系
主要解决好建设规律问题。要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因地因时制宜循序循规渐进,彰显格调多样、特征鲜明、多彩多姿、亮点纷呈的农村新气象。要避免项目建设盲目化、同质化、低效化,既要做到“慢而好”,也要做到“快而优”,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党校、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党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