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农村“小张阿姨”去年家庭收入怎么样?
时间:2025-08-21 11:25:48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王 蕾 字号:【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提出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次访谈的对象是“小张阿姨”,她是一位育儿嫂,到京务工刚满一年,笔者与她一同估算盘点了家庭全年收入,围绕农民增收有几点思考。

  一、家庭基本情况

  小张阿姨老家在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富荣镇,家庭人口5人。其中,小张阿姨35岁,高中学历,在北京务工;丈夫36岁,在家务农并照看女儿;女儿13岁,初中二年级;婆婆63岁,公公62岁,务农。全家成员均身体健康,无医疗方面的经济负担,无大额债务。家庭经营耕地25亩,其中确权登记的承包地16亩,村里分的机动地5亩,开荒地4亩,主要种植玉米、花生。

  二、2024年家庭收入情况

  (一)工资性收入。家庭中只有小张阿姨一人在外务工。育儿嫂工资每天大约290元,平均每月工作时长28天,全年11天法定节假日需额外支付工资,全年工资性收入大约在100630元。

  (二)经营性净收入。种植玉米24亩。每亩成本513元,其中雇人耕地50元、种地40元、收割80元,购买种子80元、化肥185元、农药78元。亩产1800斤,每斤0.83元,收入1494元。每亩净收入981元,总计23544元。种植花生1亩。每亩成本598元,其中雇人耕地50元、种地40元、收割150元,购买种子132元(花豫23号22斤,6元/斤)、化肥150元、农药76元。亩产700斤,每斤2.8元,收入1960元。净收入总计1362元。此外,4亩开荒地每年向村里缴纳200元;农业保险每亩10元由村集体支付。全年经营性净收入24706元。

  (三)转移净收入。2024年享受种粮补贴政策,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生产者补贴,确权的16亩承包地每亩地补贴87.5元。全年转移净收入1400元。

  总体来看,2024年小张阿姨家庭可支配收入126736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5347.2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00630元,占79.4%,经营性净收入24706元,占19.5%,转移净收入1400元,占1.1%。

  三、对农民增收的几点观察和思考

  小张阿姨家庭是典型的传统农村小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农业生产,没有加入合作社,靠务工增加收入。据统计,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辽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44元。小张阿姨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略高于平均水准。在与小张阿姨交流时,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增加农民就地就业收入。小张阿姨表示,打工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以后拥有更好的生活。为了不让女儿成为留守儿童,决定由丈夫照看家庭,选择在北京打工也是平衡离家距离和收入的结果。如果在家乡能够获得更高收入,即使略低于北京,她也愿意返乡就业。让农民实现就地就业增收,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至关重要。近几年,青年人口反向流动逐渐凸显,从2012年到2022年底,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农民有如此迫切的需求,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上下功夫,让更多农民实现就地就业。一是做活“土特产”文章。打造更多区域特色品牌和地标农产品,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加强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发展直播农业、认养农业、众筹农业等。二是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对乡村的非遗技艺、传统节庆、民俗活动、历史故事、古建筑等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和活化利用,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乡村研学、文化体验、民俗展览等。三是以科技赋能乡村新质生产力。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突破,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现代化转型,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村庄。

  (二)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据小张阿姨说,当地和周围缺乏带领大家共同经营的能人大户和合作社,村子里都是一家一户种植,农产品直接销售给上门的“贩子”。种植花生收益更高,2024年每亩多381元,但是小张阿姨家庭依旧选择以种玉米为主,主要原因在于花生的田间管理更复杂。目前,她家耕、种和收都付费找农机服务,施肥、打药自行完成,难点在于除草。花生除草次数比玉米多,费工费力,也很难找到愿意给花生除草的帮工,因此只能牺牲一部分收益。农民面临这些现实的困难问题,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切实分享到产业增值收益。一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推升规范运营水平,鼓励通过“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方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二是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扩面提质。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服务领域向产前产后延伸,向经济作物、畜禽养殖服务领域拓展。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动产业集约化、专业化、链条化,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分享收益、增收致富。

  (三)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提高就业创业质量。小张阿姨的公公学历较低,以前靠在当地打零工增加收入,超过60岁后,即使身体硬朗,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也很难再找到工作,2024年基本没有务工收入。其丈夫无法外出务工,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小张阿姨。来京务工前,她曾长期在乡镇药店工作,每月2000元左右,也曾在西瓜种植基地季节性打工,每天220元,每年3个月。在日常相处中,她多次表达对育儿嫂职业的认同。中介公司也定期举办各类培训、技能大赛、家政发展研讨会等活动,组织务工人员和有关行业部门交流研讨,帮助务工人员提升能力素质。增加农民收入还需关注各方面服务保障,不断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质量,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农民工素质结构,有针对性开展建筑、维修、家政、餐饮、物流、新职业新业态等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培训补贴政策,鼓励引导用工企业与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等加强合作,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二是维护劳动保障权益。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健全农民工社保、失业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加大超龄农民工就业保障,在帮找工作、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帮助。三是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随迁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保障力度,加快优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对农民工家庭的困难帮扶和社会救助。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