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时间:2025-08-21 10:50:15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 字号:【

  我们应该继续研究推进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第一,尽快在玉米、小麦、稻谷中实行目标价格改革,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第二,对高水分的新粮实行强制性烘干,达不到规定水分不允许收购。第三,所有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都应该配套建设与储备规模相适应的配套烘干设施,为社会提供仓储和烘干服务。第四,规范国家储备粮的轮换行为,规定国家储备粮每个月的轮换数量和投放方式,提前公开信息,让市场消化储备粮轮换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国家储备粮轮换对市场价格的干扰。第五,完善最低收购价制度。第六,规范粮食进口行为。第七,加强对粮食供求信息的搜集和披露。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毕井泉在《经济参考报》撰文提出。

  随着农业生态化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数智技术向农业广泛渗透,我国农业现代化逐步由科技化步入智慧化、绿色化、融合化阶段。同时也要看到,目前仍存在农业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相对落后、部分粮农作物和畜禽的育种能力不强、农业生产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需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推进等重要机遇,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主线,以机械化为基础,以智慧化为动力,以绿色化为引领,以融合化为支撑,以强韧性为保障,抓好关键任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安淑新在《经济日报》撰文提出。

  推进农业现代化,在生产经营规模上既要发展“大”,也不能忽视甚至排斥“小”,要把“大”和“小”统筹衔接起来。既不能因为小规模家庭经营是长期的基本面而否认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也不能因为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趋势而将小规模经营排斥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之外。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大”和扶持“小”的关系,既要把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的前进方向,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也要完善针对小农户的扶持政策,广泛开展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的能力,加快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涂圣伟在《学习时报》撰文提出。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