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为农服务中心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
时间:2025-08-21 11:15:38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张新英 李 乾 字号:【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为农服务中心,延伸为农服务触角,有效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以及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

  主要做法

  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夯实为农服务基础。一是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投入。河南省设立省级为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结合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和各试点县实际情况,统筹分配财政资金。在财政资金的撬动下,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的投入,通过股权合作、购买专项债券和设立合作发展基金等方式积极参与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及运营,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各级供销社积极同当地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争取信贷政策,加强农业金融服务,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驾护航。二是统筹整合各类资源要素。为农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现代化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整合或集聚了农资农具农机等各类资源,推动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伊川县供销合作社积极申报省级化肥储备项目,加入河南省农资集采集配联盟,降低了农资采购成本,确保农忙时期农资保供稳价。三是强化农业人才引育并重。为农服务中心不仅汇聚了农业技术专家、植保无人机飞手、农机手等专业技术人员,吸引了返乡创业青年等现代农业人才,还开展免费农业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汝南县古塔为农服务中心以飞防服务为特色,培训了一批无人机飞手,这些飞手们能够在全国开展服务,几乎全年都有收入。

  多元主体,创新模式,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以为农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积极吸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并联合村“两委”、农技推广机构及农业部门,协同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为农服务新模式,通过村社联合、党建引领、基层社主导、合作社共建、龙头企业带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建设为农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台前县供销合作社与台前县胜利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建设夹河为农服务中心,为周边1000多个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

  完善功能,拓展领域,织密为农服务网络。一是延伸服务链条。作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载体,为农服务中心能够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提供耕、种、防、收、储、加、销等全链条综合服务。截至2023年8月,河南省累计建设能够提供全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为农服务中心132个。二是拓展服务领域。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为农服务中心的服务领域逐渐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拓展,从种植业向养殖业延伸,各县根据本地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新安县南李村陈村为农服务中心与当地企业合作,引导农户种植线辣椒1200亩,开展育苗、供苗、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就地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为农民减负增收。三是扩大服务范围。除了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外,为农服务中心让更多小农户也搭上了现代农业的快车,通过优化基层网点布局,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通过联合共建、跨区服务等方式,为农服务中心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托管集中连片推进,实现规模化经营。确山县由点及面推进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初步形成了西部丘陵山区以烟叶、中药材、红薯等特色作物种植加工为主,东部平原地区以大田作物种植为主的生产服务格局。四是创新服务模式。为满足农户多元化需求,为农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积极探索合作式、订单式、菜单式、保姆式等多种服务模式。

  科技赋能,信息共享,打造智能服务平台。河南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为农服务中心联结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桥梁作用,努力打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服务中心不仅吸引和培育了大量农业技术人才,还汇聚了现代化农业新技术、新农资、新农具和新设备,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此同时,与涉农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农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延津县延寿为农服务中心与河南科技学院专家团队合作,建立红薯新品种育种基地,成功繁育出紫晶薯等多个新品种。此外,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服务中心逐步实现信息共享、供需匹配、产销对接和智能化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淮滨县马集为农服务中心利用“农业综合服务化平台”实时监测托管土地墒情、无人设备操控等情况,提供智能化服务,农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智能配肥。2024年10月,信阳市“农业服务数字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能够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产品流通、融资支持等全方位便捷服务通道,进一步健全为农服务体系。

  取得成效

  社会化服务质效提升,实现了农业增效益。作为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载体,为农服务中心通过联动多方主体、整合各类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效率与质量,越来越多的小农户融入到现代农业大生产中。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规模经营效益持续释放,农业提质增效效果突出。

  产业链不断拓展延伸,实现了农民增收入。为农服务中心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积极拓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多元产业,拓展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壮大了集体经济,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拓宽了增收渠道。此外,各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助力农民节本增收的同时,还带动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共享产业发展红利,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实现了农村增活力。通过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为农服务中心聚集和培育了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农业经营者,促进了新农资、新设备、新技术等先进生产要素的推广应用,也催生了农村新业态、新模式。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产业升级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