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服务乡村治理
时间:2025-08-21 11:12:01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何德才 字号:【

  山东省惠民县抓住涉农资金监管这个核心要素,以数字监督破题,创新运用大数据手段,建成“阳光惠民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阳光平台”),探索形成“五管”联动监督新机制,实现从源头预防和整治“微腐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打造以数字乡村治理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模式。

  一、总体情况

  惠民县作为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多、耕地面积大、地力补贴多,涉农资金量大面广、监管难度大,公开不及时、不到位,财务收支不规范、不透明,导致“微腐败”和信访举报易发多发。虽然各涉农监管职能部门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分别组织开展了各自领域的清理整顿,但成效不大,涉农资金监管不力和由此引发的农村信访举报居高不下,已成为制约基层改革发展稳定的一大痛点、难点和堵点。据此,惠民县创新运用大数据手段,于2020年3月建成全省第一个综合性小微权力监管平台——“阳光惠民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

  阳光平台将全县民生领域所有惠农资金和农村集体“三资”数据全部纳入平台,通过微信小程序、有线电视、户外显示屏等5种方式全面公开,把数据晒在阳光下,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在全省第一个开通“阳光村务卡”,对村级财务收支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实时公开,打通了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从源头有效预防和整治“微腐败”,以涉农资金小切口打开了数字化乡村治理大局面,为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主要做法

  (一)聚力“一制联管”,实现监管运行信息化,破解监管衔接不畅的难题。成立县涉农资金监管领导小组,农业农村、民政、教体等12个职能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各镇(街道)、职能部门汇报平台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各自然村定期更新“三资”数据,镇(街道)经管站审核把关后上传平台;职能部门发放惠农资金后,发放情况一并推送至平台;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督促整改落实。

  (二)聚力“一网统管”,实现数据资源集约化,破解数据分散难题。将全县12个部门所有惠农资金和农村集体“三资”信息统一纳入平台管理,实现数据实时共享。逐人绘制干部亲属关系图谱,涵盖全县9332名社区、村干部及48722名亲属,通过动态链接各涉农职能部门的数据信息,分级智能预警,有效提升监督实效。截至2024年9月,平台共公开惠农资金数据23项20.42亿元、469.96万人次,村集体财务收支81.59亿元;集体资产资源1.9万余项;自动预警并核查处置大额支出6347条。

  (三)聚力“一员专管”,实现线下监督科学化,破解线下监督乏力难题。平台设置“议事决策”模块,发挥村纪检监察联络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兼任)的村级自我监督作用,全程参与农村“三资”管理、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村务公开等工作,决策程序经联络员签字,上传平台向群众公开,由镇(街道)经管站审核把关后,再执行决策事项。做到线上智能管、线下有人管,凝聚“线上+线下”合力,杜绝决策随意、开支无序等问题发生。

  (四)聚力“一卡限管”,实现村务支出规范化,破解用钱支出随意难题。针对村(社区)干部用钱随意、坐收坐支等问题,借鉴党政机关公务卡结算模式,采取非现金结算方式,在省内率先为每个自然村开立村务卡,绑定微信、支付宝,3000元以上支出公户转账、3000元以下支出刷卡,小到几元钱的办公用品,大至几万元的工程款,全部支出不动现金,实时留痕管理,交易数据同步推送到公开终端,不超5分钟群众就能看到村务支出的实时信息。实现非现金结算、过程管控村务支出7万笔8.3亿元。

  (五)聚力“一证促管”,实现信息公开阳光化,破解信息公开不足难题。创新公开方式,群众只需使用身份证号,即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有线电视、LED公开屏、室内查询机、家用电脑”五类终端对惠农资金发放、农村“三资”、议事决策、村(社区)事务等进行查询监督,改变了“一面墙、几张纸”的传统公开模式,把平台打造成“风吹不倒、雨淋不湿、随用随看、永不消逝”的公开栏,让资金发放使用、“微权力”运行等各项村级事务晾晒在阳光下。

  三、取得成效

  (一)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筑牢“压舱石”。将群众关心的惠农资金和农村集体“三资”及时全面公开,用全县58.1万名农村群众的监督来增强有限的职能部门监督,实现了监督作用最大化,目前平台微信小程序绑定23.97万人,实现了户户绑定全覆盖,浏览量125.09万人次。

  (二)电脑增强人脑,基层治理增添“新动能”。通过智能化监督,解决了原来村(社区)干部优亲厚友多发频发、长期发现难的问题。平台上线运行后,通过数据自动预警,进行智能管理,只要资金运行出现异常,预警信息立即推送到相关职能监管部门,由监管部门核实,无问题的转至白名单,涉嫌违纪问题的转纪检监察机关处置。

  (三)资金规范运行,基层治理注入“强心剂”。通过实行村务卡非现金结算制度,为全县自然村开通“村务卡”,所有往来资金全部实现有据可寻、实时监管,涉农资金管理更加规范,有效封堵了潜在的监督漏洞,给群众明白,让干部清白。2021年、2022年、2023年,涉农资金信访举报同比分别下降32.5%、72.5%、52.6%。实现了农村信访举报减存量、遏增量,源头预防和整治基层“微腐败”,倒逼“微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有力维护了全县农村社会稳定大局。

  (作者单位:山东省惠民县农村经济经营发展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