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任务,并对多项重点改革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当前深化农村改革又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进一步凝聚共识、抓好落实,把各项改革部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一、立足当下:深化农村改革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性
(一)深化农村改革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深化农村改革,尤其是土地制度、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一是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供了可能。通过赋予农民更多的土地使用权,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化,可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引导农业生产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竞争力。
(二)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的关键。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振兴,更重要的是社会层面的平衡与公平。我国城乡发展差距依然存在,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配,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是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通过深化农村教育、医疗、创业就业、社会保障等改革,逐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可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深化农村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内生动力和制度保障。通过改革创新,乡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活力逐步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这些都为乡村全面振兴创造了有利条件。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农村改革,尤其是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乡村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改革,将有助于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良性互动。
二、展望未来:深化农村改革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一步思考
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离不开农村改革的持续深化。通过深化改革,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而且能在社会、文化和生态层面实现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是农村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土地流转市场的初步发展为农业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但仍存在着流转机制不畅、流转价格不稳定等问题。要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耕地资源和闲置农房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二)推动农业产业的科技化转型:从“种养”到“产业链”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的科技化升级,核心在于从传统的“种养”模式向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科技特派员(团)的引领作用尤为关键。作为连接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桥梁,科技特派员(团)不仅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支持,还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助力农业向更加集约化、规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科技特派员(团)还可以通过科技赋能农业上下游产业链,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的稳定提升。
(三)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物质和精神基础。“千万工程”是浙江省推动乡村振兴的重大创新举措,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建设千万个示范性项目,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未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经验,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改善了农村的交通、能源、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通过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增强了乡村文化自信,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农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提升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完善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教育及养老保障制度,不仅能保障农民的基本健康、教育和收入来源,增强其发展动力,还能有效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促进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通过深化农村社会保障改革,逐步扩大保障覆盖面,完善保障功能,确保农村居民公平地享有社会保障体系的福利,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社会资源的均衡流动,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研究得到浙江省科技厅一般项目“科技特派员制度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政策优化研究”【编号:2024C35131】的支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