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时间:2025-08-21 10:46:43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本刊评论员 字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格局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是带动小农户的牵引力量,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支撑力量。近期,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六批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名单,强调要进一步发挥好典型引领作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连接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助力稳产保供,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国之大者”。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产保供作用不断凸显,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全国现有种粮家庭农场174.9万个、粮食类合作社55.1万家,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的38%。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稳粮扩油中发挥了骨干作用,种粮家庭农场平均亩产469.2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20%。基础牢固,还需稳固。下一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需在“稳面积、提单产、优结构”上持续发力,为端牢饭碗、装满油瓶提供有力支撑。首先,应继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耕地上主要种粮、棉、油、糖、菜等基本农作物。其次,应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应用先进农业技术、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模式,实现单产提升,以此示范带动小农户提高种植水平。还应引导经营主体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稳步扩大高油高产大豆油料等农产品,以及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

  集聚资源要素,构建产业发展“共同体”。相较于传统农户的分散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规模、日常管理、市场竞争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不同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粘合剂”的作用。破解农业生产“小散弱”困局,关键在于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纽带,推动资源聚合与延链强链。一方面,应以联合为手段,构建起支撑产业发展的农业经营体系。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根据区域实际和产业特点,找准自身定位,通过分工协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延伸产业链条,并把处于产业链各环节的主体联合起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抱团发展的共同体,构建起支撑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另一方面,应以共享为核心,健全更为紧密稳定的联农带农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等多种合作经营模式,完善订单带动、盈余返还、股份合作等联结机制,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让小农户真正融入农业产业链。

  提高服务质效,激活助农增收“新引擎”。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接下来,还需在提高自身服务能力、推动提高农民收入上下功夫。一方面,应在扩面提质上出实招。将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由单环节向全链条拓展,有条件的经营主体可因地制宜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站式便民服务;建立健全服务标准、服务合同,开展服务绩效评价,以优化服务质量、保障服务效果。另一方面,还应在助农增收上见真章。通过提供农资集采、集中育秧、烘干加工等小农户有需求,但干起来不划算的关键薄弱环节服务,帮助农户节本增效,省钱省心;通过将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导入小农户,以服务过程现代化助推农业现代化,帮助农户增产增收。此外,经营主体应充分运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居间优势,通过村集体将农户分散的需求集中起来,为农户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务。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