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金蒂姆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蒂姆”)位于山东省平度市。2021年12月,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组织。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金蒂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科技服务和智能化技术,积极与高校及多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国有平台+农户”等多种模式创新,面向小农户开展多环节、“点餐式”托管服务,探索构建适宜粮油作物及经济作物种植管理的“小农户+大服务”生产格局。截至目前,金蒂姆服务12.2万农户、605.3万亩次田。
一、工作措施及有效机制
(一)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
金蒂姆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服务组织力量,优化整合资源,将技术投入、方案集成和服务水平等新质生产力集中到一起,实现“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切实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一是注重联合专业农业服务公司或企业。金蒂姆与全球知名的农业科技公司和知名企业合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智能、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比如金蒂姆与极飞科技合作,成为极飞科技山东省运营中心,并建立了500人左右的青岛飞防联盟,高效完成100万亩新疆棉花脱叶剂项目。此外,与巴斯夫、拜耳、瓦拉格罗等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重点推出数字农业系统,利用数字化、智慧化农业平台,为用户提供科学农事管理和高效的种植方案,帮助农业生产者实现精准高效的水、肥、药管理,2023年在平度市和乳山市顺利完成5.5万亩和5万亩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项目,2024年在平度市顺利完成5.2万亩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项目。二是加强涉农科研院所合作。金蒂姆与袁隆平海水稻种植实验基地、青岛农业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与当地政府合作玉米生产托管项目,成立智慧农业培训机构网点。目前培养超过2000名智慧农业从业者。三是加大资源统筹整合力度。金蒂姆致力于将平度市分散的政策信息、农机合作社、农机手、良种资源、农业技术、农资资源、金融机构、销售渠道等社会资源整合起来,注重加强与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科研机构、服务平台等之间的联合合作,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发挥联合体成员各自优势,集聚农资、农机、农技等服务要素,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人才、资金、装备、管理、金融等要素导入现代农业生产,形成涉农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的专业化、精准化、标准化服务。
(二)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
一方面,发展多种形式生产托管。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将耕、种、防、收等环节委托给服务组织进行托管,农户支付托管费用后,所实现的收益全部归农户所有。农户每亩可节省管理成本开支50元左右。同时,农户也可以将部分环节委托给金蒂姆实行“点餐式”托管。此外,还实行土地入股分红模式,农户将自有土地入股金蒂姆,委托金蒂姆托管经营,最后获得收益,扣除生产经营成本,按照四六分红,即农户获得60%收益,金蒂姆获得40%收益,切实让农户享受农业社会化服务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推动“公司+村集体+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国有平台+农户”等组织模式创新。充分发挥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国有平台等组织优势和居间服务作用,高效将小农户与金蒂姆协调对接起来,有效降低服务组织的服务成本,实现多方共赢。金蒂姆优化整合各类资源,对农资、农技、智能化机械以及庞大的销售渠道进行集成,结合自身先进的管理、技术、资金等优势,通过引进“良种、良法、良技”集成技术,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组建“技术专家、智能机械作业、物资保障”3支专业化队伍,实现了从种子繁育、订单农业、多环节托管到存储回收全产业链条,促进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实现从量产到优产的跨越,培育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探索形成了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有效推进机制。
(三)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体系
金蒂姆积极整合多方资源,着力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衔接带动小农户快速发展。一是以“网点化”思维构建服务体系。聚焦“全域覆盖、推进有力”,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点,构建“乡—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即首先在平度市15个镇(街)设定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点,推行订单面积20万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次,引入“金蒂姆”社会化服务App,并结合物联网、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将现有农艺管理知识利用“知识图谱”的算法搭建智慧农业AI大脑,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地势分析、基本苗识别、种苗穴数分析、叶龄识别、草害发生强度识别、作物生长态势分子、产量测算等分析应用,运用于试点区域的耕、种、管、收等全过程。此外,积极创建金蒂姆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并在青岛市每个县级市村庄设立20个村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点,示范推广订单40万亩;最后,在青岛市新设立20个村级服务网点,使得村级服务网点达到60个,推广面积60万亩,促进“金蒂姆”社会化服务品牌深入当地民心,形成“聚点成网、联动发展”的格局。二是以“规范化”手段提升服务成效。探索规范化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关企业文化,健全完善田间管理、投入品管理、农机管理等制度。对企业各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评价制相挂钩,做到奖罚分明,为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制度保障。三是以“金融化”方式助力服务发展。充分利用好“土地托管共富贷款”政策,全方面支持优质服务组织有效解决资金垫付问题。四是以“标准化”流程保证服务质量。立足于农业生产托管全环节,在服务前与农户充分沟通、服务中对标准化流程进行监督、服务后根据作业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将科技服务和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全周期,并随时从全局角度掌握农场的生产运营状况,形成“一张图”精细管理和“一张网”精准服务的效果,不仅保障服务供给质量及其稳定性,强化节本增效,而且切实保障了农民的权益。
(四)积极探索科技应用新路径
一是开发或引入社会化服务App。将滴滴打车模式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平台系统,借助互联网,积极探索网络订单模式,面向农户和合作者推动“金蒂姆”社会化服务App,农户在平台上发布托管作业需求,并在平台上传土地边界证明,合作机手在平台上自主接单,作业任务完成后设置客户评价模块,平台根据客户评价支付服务费。通过“金蒂姆”App,实现公司与农户远程对接和远程监控,节省了各环节的对接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建设农业生产托管示范基地。依托“乡—镇—村”三级服务体系,推动服务网点建设,打造集农资供应、生产托管、科技服务、粮食烘干于一体的农业生产托管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上,充分利用无人管理智慧系统和北斗卫星,对大田实行无人机+AI巡视,实施先进的智慧化、数字化管理,利用现代化气象站、物联网、农业机器人、无人机、农业自驾仪等智能设备,推广智慧农业,集中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
二、工作成效
(一)探索形成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服务路径
一方面,实现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发展。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通过示范带动、模式创新、土地流转等方式,推动农田集中连片发展。结合金蒂姆资源整合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为小农户提供多类型、多层次、多领域的现代农业服务业务,提高小农户的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另一方面,实现区域网络联动发展。以无人机企业、农资企业、农机企业等带动小农户发展,增强要素区域流动,创新分配方式,将小农户和服务主体共同纳入农业产业链条全过程,形成互惠共济、互促共升的发展局面,促进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二)加速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是推广了高效的生产方式。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优势,把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式、理念以及先进生产要素导入现代农业。例如,农户将飞防环节交由金蒂姆,金蒂姆通过运用高地隙自走式打药机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作业,并采用杀菌剂与芸苔素的科学搭配方法,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40~50亩,极大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和作业效率。二是提升了农机装备水平。金蒂姆与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合作,为公司先进的农业机械使用及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可使公司随时整合农业无人机500台、遥感无人机100台、农业机器人20台、农机自驾仪200台、农业物联网50套、智慧农业系统50套。三是健全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充分发挥服务主体的组织优势,推动“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国有平台+农户”等组织形式,利用“土地入股”“服务+订单”等利益联结方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为推动现代化大农业、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培育形成农业经营方式“新”的驱动路径
一是建立起高效完备的服务组织体系。积极构建县、镇、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村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点,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系统,实现小农户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有效对接。二是强化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保障。探索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标准化种植流程和方案,支持示范基地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以及仓储烘干等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建设,全面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三是实现了服务领域和服务链条的拓展延伸。引导服务主体由单一产中作业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拓展,服务范围涵盖农业生产的全链条全过程。服务领域由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等粮油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销售多环节托管向圣女果等经济作物种植管理拓展延伸,实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发展。
(四)合力形成农业经营体系“强”的提质路径
金蒂姆牢牢抓住粮食增产这个核心,因地制宜制定增产以及标准化服务方案,推进农业种植生产形成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实现增产增收,以青岛实践继续向农业经营体系“强”的提质路径拓展,引领青岛农业社会化服务跑出“加速度”。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农业农村局、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平度市农业农村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