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六合区:“1+N+X”社会化服务组织模式
时间:2025-08-21 10:54:21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汪东辉 李廷峰 字号:【

  为实现农业节本增产增效,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按照全程覆盖、区域集成、配套完备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探索形成了“1+N+X”(以“1”个核心成员为龙头,带动“N”个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农技示范中心、农资配送中心、全程机械化服务中心、粮食烘干仓储中心、农产品销售中心等“X”项功能布局)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模式,并获全省农村改革优秀案例。

  主要做法

  以一体推进为动力,统筹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六合区将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改革列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精心设计推进机制,把人员“统”起来、政策“用”起来、制度“建”起来。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区委负责同志担任组长,构建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体系。加强总体谋划,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组队前往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等地考察学习,研究工作目标、任务举措和突破思路,区人大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农业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区委深改委专题审议并出台《六合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工作方案》,明确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二是整合多方资源。梳理整合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市级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综合体、家庭农场集聚区、惠农贷款贴息等政策,统筹安排支持相关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累计投入5070万元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三是完善推进机制。落实领导联系重点改革任务制度。在区领导小组框架下,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专班,建立责任落实、问题协调、督查督办等常态化推进机制。

  以龙头建设为根本,充分发挥核心成员引领作用。围绕“1+N+X”的组织模式,在部分农业主导型街镇推选出一个农业社会化服务认可度高、市场开拓能力强、内部管理规范的农业经营主体,发起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并在综合体内部制定统一的作业标准、服务标准和指导价格。一是组建以4家农民合作社为核心成员的综合体。2020年注册成立天纬、艾津、河王3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涵盖10家农机服务合作社,服务全区9个街镇400个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服务面积10万亩以上。2021年注册成立玖铭农机服务合作社,牵头竹镇镇范围内5个农机服务合作社成立联合社,带动20个家庭农场,服务面积达3.16万亩。二是组建以1家农业企业和4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核心的综合体。以冶山街道农业企业牵头成立社会化服务综合体,服务稻米、蔬菜和茶叶产业,建成1个综合服务中心、吸纳20家农业经营主体、配套9大功能中心,推进水稻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超3万亩。2022年推动冶山街道、龙袍街道赵坝村、程桥街道桂花村、竹镇镇大侯社区、竹镇镇竹墩社区成立5个街镇村(社区)集体领办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龙袍街道赵坝村以集体资金入股,成立农业综合服务联合社,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流转近千亩土地开展机械化规模化耕作,该村集体领办的六合区圩里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入选2022年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目前,全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惠及生产经营主体550个,综合体内部实现亩均节本增效100元以上,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96.65%。

  以现代科技为依托,加快信息网络技术集成应用。开发建设区级综合性数字化管理系统,科学设置功能模块,同步建设网页端和小程序端,网页端侧重于全区农业社会化服务面上情况的分析调度,小程序端面向供需方提供在线发布需求、承接业务等服务。以“北斗智慧农服”小程序为例,农户发布农活需求,机手在线接单,由于每个农机都安装了北斗芯片,农户即便不在本地也可以查看农机作业信息、获得实时反馈,真正实现“信息多跑路、农机多干活、农户得实惠”。

  工作成效

  立足“五化同步”,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数字化为引领,推行农业标准化服务模式,带动提升全区农业发展机械化、绿色化、品牌化水平。通过整合综合体农业设施,打造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建成新型农业技术示范(培训)、农资配送服务、全程机械化服务、农机维修保障服务、农产品安全检测、农业废弃物回收、粮食烘干(仓储)服务、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等功能中心,初步形成了全过程、全要素、全产业链的服务组织体系。

  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通过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改变过去服务主体小而散、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效率低等缺点,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通过内部建章立制,形成更加紧密的社会化服务主体,实现全产业链一条龙服务。截至目前,已建成以1个农业企业、4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4个农民合作社为核心成员的9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

  标准化应用不断延伸。整合农业生产领域相关标准,进一步规范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操作,为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标准化服务,不断扩大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栽培管理、统一植保防治、统一机械施肥、统一机耕机收等“五统一”覆盖面,有效提高良种良法使用率,带动先进农业技术在全区推广。完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体系,提升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率。

  数字化管理不断渗透。聚焦农机作业、农事服务等重点环节,运用信息化技术创建实时、精准、高效“智慧管家”,达到三种效果。一是平台实时监管,与江苏北斗研究院合作开发区级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管理平台,设置农事调度、综合服务、内部管理、农机作业等四大功能模块,实行“区+街镇+主体”三级使用管护,2022年4月系统上线至今,已录入生产和服务主体1100户,安装北斗终端725台。二是作业精准测量,农机加装北斗导航系统,可精准“画”出水田地图,误差不超过3厘米,系统根据农机型号、作业类型以及水田地图等信息,自动生成作业路径。三是供需高效匹配,平台同步建设“北斗智慧农服”小程序,农户在线发布需求、机手在线接单,有效解决农户找不到农机、农机手获取农活难的难题。

  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由生产性服务向产前、产后服务延伸,通过统一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带动综合体成员降低农资采购成本,如冶山街道石柱林社区、龙袍街道赵坝社区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办的综合体,通过开展农资集中统一采购,综合体内成员每亩生产成本降低100元左右;河王农机合作社带领综合体内成员通过开展集中育秧、发展抱团订单形式助推综合体成员由卖粮食向卖品牌大米转变,提高经营效益;9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通过开展改革试点创新,发展烘干、收储、农产品加工等服务内容,服务链贯穿全过程;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服务延伸至土地流转服务、信用贷款、农业保险服务等方面,拓展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