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枝江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小农户接轨大农业
时间:2025-08-21 10:53:39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鲁 元 李 薇 罗金晶 字号:【

  湖北省枝江市作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围绕“米果菜、猪牛鱼”六大特色产业,聚焦农业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基本情况

  全市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637家,创建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1个、县市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2个。截至目前,全市集采集配农资5000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87.98万亩次,服务小农户10.15万户次;成功打造江汉大米—玛瑙米、夷陵黄牛、百里洲砂梨等一批农产品品牌。

  主要做法

  一是培优服务主体,壮大服务力量。全市共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637家,其中龙头企业27家,农民合作社128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50家,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410家,供销社12家、服务协会2家,其他服务主体8家。涵盖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覆盖了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储、秸秆回收利用、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制定《枝江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标杆主体建设标准》,从组织体系标准化、服务内容标准化、服务质量标准化、运营管理标准化、社会责任与示范引领等五个方面规范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培育。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标杆主体13家,其中粮食、蔬菜、柑橘、畜禽产业各3家,水产产业1家。

  二是构建服务体系,规范服务标准。探索建立“1+3+N”社会化服务体系,“1”即政府,“3”即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服务公司,“N”即农业资源、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引导服务公司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6个(粮食2个、柑橘1个、肉牛1个、禽蛋1个、牲猪1个),服务主体通过联合合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实现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产值和收入提高10%以上。制定各类标准规范40项,并对服务主体和服务从业人员开展专项培训。2024年先后印发《枝江植保》等操作规程10.5万份,举办各类技术指导培训374场次。

  三是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范围。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探索柑橘种植“七统一”(统一农资供应、肥水管理、病虫防控、修剪、技术指导、机械作业、采果销售)、肉牛养殖“五统一”(统一圈舍管理、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牛犊供应、产品回收)的服务标准,水产养殖“四模式”(劳务服务、技术合作、收益分成、合建合营)。累计服务柑橘种植小农户4万多户、面积30万亩;服务肉牛养殖小农户1752户、检测成年牛18317头;累计免费派发鲈鱼养殖饲料36吨,开展水质监测200次,鱼病监测300次。

  四是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能。打造MAP农业服务模式。以中化农业为龙头,构建粮食产业“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示范体系,开展品种筛选、农机农艺、土壤营养等试验,打造高产优质样板田,带动20万亩优质稻绿色发展。探索“村集体+”托管服务模式。由村集体整合分散的农业机械、农机手、专业技术人才等资源,采取自我服务和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单环节或多环节托管服务。仙女镇向巷村成立脐橙产业生产服务队26支320人,为果农提供柑桔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摘等服务,促进节本增效,年服务面积近2万亩。全市累计服务面积58.45万亩次,服务农户3.25万户次。拓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通过政府引导,创建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1个(守华农机)、县市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2个。2024年,全市新增育秧、烘干、蔬菜育苗等服务中心13家;新增农机总动力1.1万千瓦,累计安装北斗监测终端1100台套,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

  五是搭建服务平台,实现数字赋能。开发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小程序,包含“一键呼叫”功能和后台服务数据采集功能,打造“小农户按需下单、农业服务组织派单、农业服务人员接单、小农户按照标准验收认可”的全流程数字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自2024年10月运行以来,平台已认证社会化服务主体455家、完成农服订单13897单,累计服务面积51.62万亩。

  工作成效

  一是延长服务链,提高粮农收益。积极在全市域、全产业、多环节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强化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围绕农机与农艺、智能化与信息化,建立粮食生产社会化全链条服务体系,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种粮农民收益。产前:实现农资集采集配。集采肥料1200吨,降本36万元;集采水稻、小麦种子145吨,降本250万元。产中:做好耕、种、管、收、秸秆回收等服务,托管小麦、水稻、玉米面积达425万亩次,服务价格降低8%,为农户节约成本2125万元以上。产后:做优烘干、品牌创建等服务。共烘干小麦、水稻、玉米29.75万吨,提高收益595万元,积极助力枝江玛瑙米销售。通过品牌引领,渠道拓展、电商直播等方式累计带动农产品销售达7.5亿元。

  二是打造宜机田,助农巧耕增收。全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切入口,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将农田进行宜机化改造。目前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58.8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2.3%,占全市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97.22%。例如,问安镇郑家井村整治单元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共有243户,田块1403块,整治完成后田块下降为473块,下降率66%,单块最大面积16亩;该村四组雷金山原有耕地10块,面积15.69亩,现有耕地变成了3块,其沟渠、机耕道紧挨田边,排灌方便,每亩地每年还可节约机械作业费用30元,每年可节本增效2000元左右。

  三是创新绿色肥,滋养生态沃土。通过拓展服务领域,有效解决小型养殖场和散养农户的粪污处理问题。依托田园牧歌(枝江)城乡环境综合体管理有限公司,构建了“1+1+8”的粪污收集处理网络。将集中收集的畜禽粪污进行干湿分离处理,干粪加工成有机肥(炭基肥),液肥则运输至田间贮存池进行还田利用,为小农户节约成本并增加效益,实现了绿色种养循环。以1亩脐橙为例,可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80公斤(2袋),节本增效300元/亩。

  四是汇聚蔬果香,谱写富农新章。蔬菜产业开展集约育苗、机耕、统防统治、采收和尾菜处理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能保证了苗木整齐一致,同期成熟,一次性采收上市。育苗成本节省0.1元/株,亩均节本增效300元。结合全市柑橘生产领域短板弱项,与科研院校协作,通过“丘陵山地遥控全液压履带通用动力平台与全自动保鲜水果套袋撕袋机试验”,在董市镇新周场村推广作业面积1000亩,亩均节约成本200元;在绿健林合作社通过全自动保鲜水果套袋机作业试验,引进先进设备10台套,工作效率提高70%以上。

  (作者单位:湖北省枝江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