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合阳县:生产托管提质增效有新招
时间:2025-08-21 10:53:03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马宏涛 郑新月 李春艳 张旭锋 字号:【

  陕西省合阳县自2021年11月承担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目前全县培育各类服务主体260多个,服务农户6.8万户,实施托管、提供薄弱环节服务面积达23.8万余亩,带动适度规模经营376户,节本增收2300万元以上。

  主要做法

  加强行业指导,“保姆式”服务提质,促进“托管项目”科技转化。因地制宜定标准、引设备、强监管,激励服务主体“用心管”,引导广大农民“放心托”。一是规范服务标准。制定《合阳县小麦、玉米托管服务标准》《合阳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指引(试行)》,就作业模式、农机选用、时节范围、质量价格等制定8项26条标准服务清单,由农业农村等部门随机抽取3%的服务对象进行跟踪督察、暗访问效,保证服务标准和质量。二是配齐监测设备。对接“农芯科技”“惠达科技”等设备厂商,将开展托管作业的动力设备、无人机等机械接入中国农服平台共享数据库,实现日常托管作业轨迹、耕作质量、服务效果全程实时监测、作业数据云端储存,使县级托管项目监管、服务主体作业调度、群众实时查看质量更便捷。三是落实惠农补贴。精准规范用好中央财政资金,由县财政负责落实。按照70元/亩标准发放补贴资金,支持服务主体升级农机装备,为参与小麦、玉米“耕、种、管、收”托管的农户提供服务,真正做到服务主体有活干、农民得实惠、粮食保安全。

  整合服务资源,“造血式”培强主体,解决“谁来种地”困境问题。针对托管主体如何培育、服务模式如何延伸、托管业务如何开展等问题,整合县域资源,强化部门联合协作,借助家庭农场升级、农民合作社提质、社会化服务主体孵育“三大工程”,实行选拔上岗、组团服务、功能互补,有效解决服务内容不专、服务事项不全、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一是做强本土主体激发动力。筛选、规范现有粮食、农机、植保类专业合作社9家,推动农耕技术从单一深松作业向多环节托管转变。指导农民合作社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社,统一管理机(飞)手158人、农机具226台(套),日均作业面积3万亩。二是引入外来主体增添活力。引进中化陕西农业公司、金丰公社等大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3家,对接帮带10家本地服务主体,通过行业引领推行中化MAP智农服务模式,促进农业生产托管由“单项服务”向“全产业链”延伸。三是建设服务基地聚能。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原则,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型农资企业和本县农业技术单位,建成集“农技、农机、农资、农询”为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构建县有服务中心、镇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采取“农资+服务”“科技+服务”“互联网+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拓展托管服务范围和服务半径,促进技物结合、技服结合,推动服务质量从“一专一能”向“多专全能”发展。

  发挥集体作用,“链条式”系紧纽带,打通“集体农户”双赢渠道。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抓手,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为纽带,统筹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拓展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范围,解决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项目匮乏、收入薄弱等问题。一是发挥集体组织优势。推广“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托管机制,确定18个村(社区)为首批试点,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动群众,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土地集中连片,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先后服务3万余亩,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居间服务收入15万元,实现农户集体双便利、双受益。二是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能力。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苏陕协作等专项资金,为金峪镇南永宁村等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注入资金270余万元,购置农机设备26台(套),采取整体租赁、集体自营、委托代管等管理方式,为本村和邻村服务,做到主体管理、就近调配、集体收益,年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三是探索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在全县选定4个村(社区),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农户土地入股到村集体组织进行统一生产经营,以“保底+分红”方式委托一心、鑫侬2个专业合作社托管,农户在每亩300元保底的基础上,再获得500元二次分红,集体经济组织还能盈余90余万元。

  延伸产业链条,“订单式”服务增效,破解“成本效益”供需矛盾。面对户均耕地规模较小、“小农”耕收成本走高、粮价波动等问题,以降本、节资、惠农为出发点,指导支持服务主体之间开展联合作业、集中采购、技术集成、项目补贴,先后实施“耕、种、管、收”全流程和个性化托管15万余亩,带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376户6.4万亩,有效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耕作效益。一是联合开展作业。鼓励服务主体自愿联合、分区实施、全域调度,合理调配农机资源,开展集中连片作业,有效解决原单独作业“回头作业费时、更换设备费工、往返距离费油”等问题,最大化释放单机作业潜力,每亩可降本15元以上。二是集中采购农资。深入调查统计县域种粮大户和农民的种、肥、药等农资需求,由农民合作社牵头与农资企业统一谈判价格、集中采购,合作社每亩提取2元组织手续费,简化县镇村三级经销商代销环节,每季每亩可降本25元,实现农资从企业直接到田间地头。三是融入现代智能。将北斗导航、遥感卫星、无人驾驶等智慧农业协同应用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通过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示等方式指导农业生产,“农技、农机、农艺、农资”有机融合,大幅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单季粮食作物亩均增产达40公斤。结合订单溢价收购农产品服务,实现亩均增效120元左右。四是灵活“政担”扶持。县财政注资300万元与陕西农业担保公司合作,每年提供“政担”担保6000万元,撬动农行、建行、邮储、信合等银行向服务主体提供“新农贷”、向成员提供“农机贷”、向服务对象提供“托管贷”等金融产品,满足了社会化服务所需贷款460万元,缓解了服务主体和托管户耕种阶段的资金压力。

  工作成效

  组建了全省首家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社。引导粮食、农机、病虫害防治等4家专业合作社组建了合阳一心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形成了“主体联合、分区实施、全域调度”新模式。主体联合就是通过服务主体之间的联合,有效增强了服务能力,拓展了服务范围,实现优势互补,做好全环节、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分区实施就是拖拉机等多用途作业机具,作业种类多样,但受作业半径影响,主要为周边区域的农户开展耕地、播种、深翻、秸秆还田等托管服务。全域调度就是无人机、收割机、植保机用途单一,仅在所属合作社区域内作业,闲置率较高,通过主体联合能够在全县范围内实现统一调度,能够提高农机具使用率,并解决农忙、恶劣天气影响时农机紧缺问题。

  搭建了综合性农事服务平台。制定印发《合阳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指引(试行)》,比对“1+X”功能设置(“1”即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功能,“X”即生产、销售、金融和公共4项服务功能),按照建设标准、命名布局、配备标准、运营规范4统一的原则,搭建县级服务中心1个,建设镇级服务站3个和村级服务点3个,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成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有效载体。

  设计发放了各生产环节作业卡。根据托管作物生产环节,结合地块大小,印制面积为1亩、1.5亩、2亩、3亩不等的种植、植保、收获、秸秆还田作业卡,向签订合同、缴纳托管费的农户发放,农机手完成某项作业后,向农户收取对应的作业卡,用作业卡与合作社结算服务报酬,不再收取任何费用。通过作业卡的发放,实现了农户生产托管到服务主体,服务主体调度开展作业,农机手向服务主体领取作业费的有效闭环。

  做到了国家补贴直接惠及农户。每年调研确定多环节托管服务环节和托管费用总价,在签订合同时农户按照作物生产作业托管总费用的70%缴纳托管费,剩余费用由项目资金直接补贴到服务主体。

  (作者单位:陕西省合阳县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合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合阳县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陕西省农学会 )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