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经营为基础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时间:2025-08-21 10:27:53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字号:【

  近年来,上海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决策部署,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目前,全市家庭农场3319个,有一定规模的农民合作社1823家,带动农户12.42万户。

  一、坚持政策引导、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上海市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加快构建以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为基本生产单元,农民合作社和联合体为纽带,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多种经营方式相互融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立体式复合型的经营体系已经具象化。

  一是扎实培育家庭农场。从2007年起,松江区率先开始推动粮食家庭农场培育。通过建立经营准入机制,将土地交给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农民耕种管理;通过规范土地流转,让流出土地农户获得稳定收益;通过与家庭农场相适应的劳动生产能力,确定合理经营规模。从十七年的实践看,家庭农场稳定了耕种面积,增加了粮食产能,取得了较好的种植收益,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松江区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88.8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7%;种粮农户户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7.4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18.6万元,亩均净收入从460元增加到1100元;2023年农户人均收入与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8万元基本相当。

  二是引导组建农民合作社。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能。在解决粮食生产问题的同时,又面临着如何抱团取暖、实现经营增收的问题。上海市引导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成立产业化联合体,进一步发挥联合纽带作用,带领家庭农场由“卖稻谷”向“卖大米”“卖品牌”转型,联合体内家庭农场每亩增收约360元。

  三是建立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体系。2023年,全市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98.53%,在此基础上,聚焦智能化装备推广、粮食烘干、加工等一家一社干起来不划算的生产经营环节,以及金融、营销、农机4S等专业服务,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实现由单纯农田耕种收向全产业链延伸。

  二、坚持守正创新、改革驱动,完善农业经营体系

  下一步,上海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能级。

  一是打牢农业经营体系的制度基础。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粮食收购补贴政策,全面推进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试点推进种植收入保险,提升水稻种植保险保障水平。试点建立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提高种粮积极性。

  二是推动科技赋能农业经营主体。围绕提高产能、提升品质,聚焦专用品种选育、智能装备研发、绿色低碳技术等关键领域,强化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集成运用。积极引进推广适合家庭农场的智慧农机、农业机器人等先进装备。推动农机化与数字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生态、绿色、高产、高效的现代耕作制度,辐射带动大面积粮食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

  三是推动服务赋能农业经营主体。立足各类经营主体的功能定位,推动差异化发展。多元化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创新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进一步扩大联合体的服务领域和辐射范围。建设以生产托管为核心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以营销、财务、金融等公共服务供给为核心的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形成与建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求相适应的农业经营主体人才队伍。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