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主导产业发展 构建玉米制种经营体系初见成效
时间:2025-08-21 10:25:43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字号:【

  近年来,为巩固发展国家玉米制种基地的区位优势,甘肃省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玉米制种各环节农业社会化服务,着力构建玉米制种经营体系。目前,甘肃省河西国家玉米制种面积186.63万亩,占全国总制种面积43.6%,居全国第一。通过构建玉米制种经营体系,3321个家庭农场、571家农民合作社融入体系中,带动农户12万户,有力支撑了全省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

  政策扶持,创新机制,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优化发展环境。省市县出台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省级落实种业龙头企业奖补政策,张掖市甘州区利用政府融资担保公司等平台,为经营主体提供抵押担保,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开发“河西走廊种业贷”等特色产品。通过系列引培政策的落实,建成种子加工线440条。二是健全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千员带万社”行动,围绕经营主体需求,建立以辅导员为主体、服务中心为支撑的指导服务体系。甘州区采取备案管理、挂牌委托的方式,建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为主体提供证件代办、代理记账、纳税申报、商标注册、人员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三是创新合作机制。发展形成“制种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主体+农户”的组织合作机制,政府通过搭建土地交易、土地整治及生产托管三大平台,形成制种企业“包收”、服务主体“包干”、村集体经济组织协调、农户节本增收的局面,引导广大玉米制种小农户接受农业社会化服务。

  技术集成,延伸服务,推进玉米制种单环节多环节农业社会化服务。一是强化技术集成。服务主体从玉米制种耕、种、管、收、地、种、肥、药入手,单一技术向综合技术融合,孤立产品向系统方案优化,分散资源向服务合力整合,将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导入小农户,全省制种玉米生产托管面积达652.75万亩次。二是延伸服务链条。玉米制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从田间管理,拓展到农资供应、金融保险、产销对接等环节。31个专业型社会化服务公司不仅开展全程机械化订单作业,还提供金融保险、产销对接等综合农事服务。三是优化服务质量。玉米制种的服务主体健全服务标准,开展绩效评价,结合玉米制种产业特点形成服务方案,提升服务农户质量,托管面积持续增加。

  联合合作,科技赋能,提升玉米制种经营质效。一是产学研服用结合。服务主体与科研院校合作,聚焦连作障碍、盐碱胁迫等“卡脖子”技术难题,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技术攻关。谷丰源农工场挂牌“科技小院”,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三级跳”。二是增产增效效果显著。通过专业化农业生产托管,制种玉米每亩综合节本增效500元以上,水肥药利用率提高,土壤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三是实现共享共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竞争、联合合作,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和组织机制。玉米制种主要地区甘州区202家农民合作社、1378个家庭农场、73个服务主体,服务带动5万户制种玉米小农户,深度嵌入玉米制种产业链,协作完成75.3万亩的玉米制种任务,成为构建玉米制种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依托。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