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牵引碧螺春茶产业提质增效
时间:2025-08-21 10:24:23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字号:【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盛产碧螺春,因主产区位于太湖边洞庭东西山,也被称为“洞庭山碧螺春”。全区共有碧螺春茶园面积4.4万亩,年产量374吨,相关产业链总产值超4亿元。目前,全区有超过2万个经营主体从事碧螺春茶产业,包括茶叶企业99家、农民合作社77家、家庭农场89个和小农户2.12万户。近年来,吴中区积极推动多元主体融合、不同经营方式协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牵引碧螺春茶产业提质增效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家庭经营发挥生产管护的基础功能

  小农户仍是茶业生产的基本力量。全区种植洞庭山碧螺春的茶农2.12万户,户均种植面积1.52亩,种植总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73.12%。小农户家庭经营过程中,有的加入合作社,开展全域绿色生产、标准化采摘、定向出售;有的依托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在微信群、朋友圈等销售碧螺春茶叶,户均茶叶年销售收入超过1.5万元。

  家庭农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区从事碧螺春茶种植的家庭农场有89个,种植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11.92%,场均经营面积58.92亩;年经营收入达5600万元,场均销售收入62.92万元。家庭农场凭借其技术创新意识和互联网营销能力,适度扩大生产规模;通过技术示范、经验分享,带动周边农户提升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依托自然风光和茶品牌,开发主题民宿、共享农庄,打造“红樱桃”“寻觅半山”等家庭农场共享农庄品牌,提升知名度。有的家庭农场还整合投入需求,努力提升市场话语权。

  合作经营发挥产权联农户、品牌连市场的纽带作用

  洞庭山碧螺春茶叶合作社共77家,成员8881人,社均成员115人;年销售收入1.37亿元,社均销售收入177.92万元、可分配盈余26.68万元。农民合作社在技术规范、鲜叶收购、市场销售及利益联结上深度发力。技术规范方面,通过组织农户实施统一的技术培训、农资供应、采摘标准及加工流程,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规范茶叶标准化生产。鲜叶收购方面,统一收购成员鲜叶,确保原料质量稳定,全年鲜叶统一收购率超40%。市场销售方面,以吴侬、岚庭等为代表的农民合作社凭借规模化、标准化优势,通过统一的加工和销售策略,发展电商直播,全面提升线上线下联动能力。利益联结方面,构建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对盈余进行二次返还,确保茶农共享发展成果,茶园亩均收入从3000~4000元跃升至1.2万元。

  企业经营发挥产业链延伸和市场拓展的引领作用

  全区拥有特色茶业企业99家,其中县级以上龙头企业5个;通过产品收购等方式带动农户4899户,产业链经营主体带动率达23.2%。龙头企业通过资源整合、科技创新、市场拓展等方式在全产业链上展现强大带动作用。一是牵头行业协会。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业协会由省级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广泛参与,加强区域公共品牌授权使用管理,核准72家经营主体使用“国家地理标志准用证”,授权43家经营主体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防伪标识。二是联动产业链经营主体。三万昌公司牵头成立碧螺春茶叶产业化联合体,由3家公司、3家合作社和11个家庭农场组成,通过种植技术支持、茶叶订单收购、销售渠道共享等方式融合发展。联合体为400多位村民提供季节性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再就业20人,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100元。三是发展精深加工和茶文旅融合。建造智能化制茶生产车间,带动提高茶叶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打造江南茶文化博物馆,形成集研学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茶文旅融合载体。开发碧螺春奶茶等产品,实现传统生产模式和现代茶产业有机衔接。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