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帮扶助力村寨蝶变
时间:2025-08-21 10:34:13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宋晨光 字号:【

  川洞村隶属于贵州省剑河县仰阿莎街道,是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村,由川洞、打老、寨章3个自然寨于2014年合并而成,全村共辖14个村民小组,共有556户2240人,苗族人口占99%。其中,有221户建档立卡户共943人,有17户监测户共53人,脱贫户、监测户有普通劳动力的为1203人,2024年实现劳务就业人员840人。在防返贫预警监测方面,川洞村总体平稳,没有规模性返贫的风险。川洞村于2019年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寨章自然寨入选“AAA级国家旅游景区”。

  强化党建引领,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

  川洞村设有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6人。川洞村坚持不懈抓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常态化组织党员学习,并积极邀请帮扶单位为全体党员上党课,强化理论武装。同时,通过开展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活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提高村民的自治意识和参与度。通过院坝会、宣讲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在树典型、办实事、促发展的过程中穿插思想建设,增进党员与村民之间的互信、理解与支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

  一是强化乡村硬件保障。近年来,川洞村主动争取各类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水电路网基础设施。2021年之前,共投入衔接资金132.8万元用于川洞村道路硬化、产业路等建设。2022年争取到东西部协作资金350万元,用于村产业灌溉系统、饮水系统、消防管网和设施、村级串户路以及村级阵地建设;投入财政衔接资金70万元用于消防系统巩固提升建设;投入15万元用于进村道路维护。2023年协调中央衔接资金268万元,用于实施污水治理提升工程;投入32万元进行川洞村100盏太阳能路灯建设。2024年,协调东西部协作资金70万元帮助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硬化庭院645平方米、村内步道1940平方米,砖砌围栏和护栏430米,砖砌花台和菜地池190平方米,修建排水沟860米;投入移民资金57万元架设便民桥1座,安装照明路灯51盏。

  二是积极开展“三改”建设。川洞村利用各种政策性支持,积极入户宣传引导,对川洞村农户进行“三改”(改厨、改厕、改圈)建设,优化农户生活环境。目前,已完成厨房改造135户、厕所改造475户、改圈36户。

  三是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川洞村已实现辖区每个自然寨均有医务室、公厕全覆盖;垃圾定点清运,公交进村,串户路到门,通讯全覆盖,污水全纳管处置,消防、产业、饮用水全覆盖。2024年,积极争取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和平安产险的支持,落地10万元篮球场翻新改造项目。

  四是全面提升内在软实力。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卫生整治、思想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还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张贴宣传海报等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积极利用“卫生评比制度”,对卫生前进户进行嘉奖,要求落后户及时进行整改,激发农户内生动力,积极进行室内卫生清洁,积极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近年来,川洞村以发展产业为抓手,促进农民和集体双增收,目前村集体年收益达20万元。

  一是种植草莓、芦笋、桑葚。2021年,川洞村将闲置的6亩25个大棚出租给农户种植草莓,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2.6万元的出租收益,还带动了10多名农户就业,人均年增收约1万元。此外,川洞村还积极与超市对接,解决了草莓的销售问题。2024年,引进优质芦笋,已获得初步成效。此外,川洞村还发展了40亩桑葚种植项目,出租收益达到了3.35万元/年。

  二是光伏发电稳步推进。在2020年项目投资10万元的基础上,2021年川洞村追投57万元,用于光伏电站设施设备建设。目前建设规模达到了120kw,年收益约5万元,覆盖农户293户,其中脱贫户128户,年收益约5万元。

  三是蔬菜种植示范引领。2023年,申请东西部协作资金100万元对蔬菜基地产业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升级完善,积极引进新品种,如荠菜、富贵菜、冰菜、紫背天葵、养心菜、石菖蒲以及各类时令青菜等。与本地农产品公司合作,村民们参与到蔬菜种植、采摘和包装等各个环节中,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学习了新技术。

  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多元主体同频共振的格局

  川洞村积极引导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发展强大合力。

  一是多点结合共同发展。重点发展“药果同源”“农旅结合”的乡村特色体验产业,沿着“体验式集成乡村农旅”产业发展思路,走出一条效益好、后劲足的绿色发展新路。设计“体验在打老、吃饭在川洞、休闲在寨章”路线,培育银饰加工扶贫工厂、精品水果体验采摘、希望小镇民俗业态、乡村民宿农家乐等项目,将打老打造成剑河“苗族文化体验圣地”,将川洞打造成为剑河“舌尖上的美食天堂”,将寨章打造成为剑河“休闲观光后花园”,形成川洞村民族特色文化体验、餐饮和休闲一体化发展格局。2024年,策划举办了“杨梅品鉴 乡村漫步”615趣味徒步活动,吸引近200名游客,带动当地果蔬销售、农家乐发展,帮助村民增收1万元以上,提高了川洞村的知名度。

  二是带动农户自主创业。积极发展水果采摘,打造四季果园,现有草莓、桑葚、蜂糖李等,带动村民自发种植李子、杨梅、花生等经济作物,养殖牛、猪、鸡、鹅等畜禽和稻田鲤鱼;同时,村民在村内自营农家乐、民宿,发展夜间经济,开小卖部、苗服出租馆,多渠道创收。川洞村目前有4家剑河县三星级农家乐,1家四星级农家乐,1家标准级客栈、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

  三是引进龙头企业打造示范样板。2016年以来,中央财办、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共选派8名优秀干部到剑河县开展帮扶,指导支持走“生态脱贫·绿色发展”路子,协调华润集团建成华润希望小镇,惠及农户143户473人。华润小镇产权属于寨章村民委员会及村民,收益权归寨章村民。农家乐、民宿等由农户自主运营,希望农庄租赁给公司经营,每年10万元租金划归村集体收益,用于分红及公共设施维护。在联农带农方面,小镇建成后通过派驻轮值“镇长”、红色管家等助力产业发展和管理,剑河县旅游产业借助华润这一品牌,积极构建县城周边一湖(清江湖)两镇(仰阿莎温泉小镇、华润希望小镇)全域旅游格局,延长“温泉+”产业链条。自运营以来,剑河华润希望小镇共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带动全村农户实现增收。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派驻贵州省剑河县仰阿莎街道川洞村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