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辖11个乡镇(街道)及海防办事处,438个行政村,总人口39.9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1.5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县区。近年来,沾化区立足乡村治理有效能,抓住“人、管、制、育”4个关键要素,整合机关干部、农村党员、人民群众力量,通过多元共治、高效统筹、精准施策,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织密“党群服务”网格,构建上下一体治理格局。一是建强网格服务队伍,齐抓共管凝聚治理合力。全区组建12个一级网格“抓镇街”、74个二级网格“抓管区”、586个三级网格“抓街巷”的精细化管理架构。整合干部、社工等多方力量引入网格服务团队,配强1406人的网格员队伍。建立13个网格员培训中心,培训网格员6000余人次。把居住环境、政策咨询、民生保障、矛盾纠纷等问题列为特别关注的方向,主动发现问题,做到提前介入。二是强化责任落实,以精细管理提升工作实效。健全完善区、乡、村三级抓工作落实责任体系,全区选派902名包联乡村干部延伸到全区438个村居,建立包联乡村队伍。公开招聘城乡公益岗工作人员3026名,缓解基层公共服务人手不足的困难。乡级组建由科级干部、机关干部、村负责人、网格员和公益岗组成的先锋工作队,重点工作集中攻坚期间,区、乡两级全程在村指导,并通过绩效考核、定期表扬、日常督导等举措,确保重点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三是“微网格+积分制”,以贴心服务获得支持认可。聚焦乡村治理重点任务,指导制定乡村振兴积分制管理实施细则,内容涵盖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等各个方面,明确加分项、减分项。实施“胡同长+网格员+民警”模式,划分责任网格,动员群众共同参与、获取积分。设置积分管理员和监督员,搭建“积分超市”400余个,上架洗衣液等生活用品,每季度末定时开放,群众可用积分集中兑换等值物品。创新开展“百姓夜话”活动,通过唠家常等形式,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问题。目前,累计开展“百姓夜话”等活动1.4万场,收集诉求建议6435条、其中已办结6132条,排查上报各类事项10.4万件。
推行“三张清单”管理,贯通最后一米治理路径。一是梳理“职责任务”清单。创新编制《职责任务清单实用手册》《职责任务清单细化手册》,逐项明确基层党建等7个领域、178项职责任务承担机构、责任人。将清单事项纳入“来滨办”手机软件、“爱山东”软件办理,网上可办率和全程网办率达100%,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二是规范“属地责任”事项清单。梳理涵盖民生保障等14个领域、165项事项,其中乡镇(街道)8项为主体责任,其余157项为配合责任。将清单纳入全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事项,常态化跟踪问效、督促落实,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三是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设定48个正面清单、32个负面清单,重点是小微权力、小型工程项目、小额资金拨付的管理和监督,编制每条权力运行流程图。并采取“部门自行梳理、集中审核把关、多次征求意见”的方法,重点审核清单的事项名称、责任主体、办理条件等相关要素,确保“小微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
建立“阳光监督”机制,完善干群一心治理体系。一是“一村一码”推进广角式监督。针对村民参与村级事务议事决策难的问题,全区推广清廉村居“码上监督”,设置三务三资、上级政策、民生事项、干部作风等监督模块,推动实现村级事项“码上知”、政策事项“码上问”、群众诉求“码上办”,真正让群众成为“微腐败”治理的参与者,形成智慧监督的管理闭环。二是推行“一季一晒”,推进微距式监督。针对以往村务公开报表看不懂、问题无回应等问题,全区推行“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制度,每季度召开农村“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围绕36项村务公开内容和工作开展情况,按照“述、询、定、评”四个环节,即通过村党组织书记现场述职,群众现场质询,群众诉求定责、定时、定措施,阳光评议环节,主动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全区已举办“阳光报告会”1695场次,公开村级事务10433项,有效实现村级监督下沉,直达群众。三是“一事一议”推进定焦式监督。围绕定事、议事、监事三个环节,充分发挥“四议两公开”制度作用,形成民事民议民决工作闭环。及时收集党情、村情、民情,按照“三事分流”原则分类处理群众反映意见问题,即上报镇党委解决大事,召开村“两委”会解决小事,召开“四邻联动”协调会处理私事,确保矛盾及时化解。例如,2024年以来,黄升镇共收集意见建议110件,当场解决处理问题73件,群众满意率达98%。
强化“和美乡村”培育,巩固共建共治共享新成效。一是结合“亮点品牌”,发展“富民”产业。围绕冬枣、利国洼地绵羊、滨海水产等一批知名特色产业,沾化区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1832家,家庭农场3597个,有效带动农户6万余户。二是融入“特色文化”,实现三治融合。在激发“自治”活力上,推行人民调委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四会”自治,438个村实现村规民约全覆盖;在强化“法治”保障上,全区持续提升“全科大网格”治理效能,健全完善网格治理七项处事机制,强化“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和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群众反映诉求“最多跑一地”,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运用“德治”教化上,发掘当地孝善文化,弘扬文明乡风。先后组织开展“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和谐家庭”“感动沾化十大人物”等一系列典型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化身边人,释放好人正能量。三是突出保障“惠民”,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升级战。全面整合全区医疗和养老资源,建设农村幸福院90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处,养老机构8处,智慧养老服务中心1处。医共体建设中强化村卫生室建设,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在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的“网底”作用,累计创建省级示范村级卫生室9个、市级32个、县级105个,群众满意度位列全市第一。
二、几点启示
坚持强党建思维。在具体实践中,沾化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保障,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引擎。乡镇层面,党委书记通篇谋划,全程调度抓落实;村级层面,村党支部书记总揽全局,统筹抓好具体落实。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乡村治理力量“统起来”,打造一支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乡村治理“铁军”,才能推动党建和基层治理同心同向,实现“人、管、制、育”四步同频共振,最大限度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坚持系统思维。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村社会结构及经营体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基层治理中,只有连点成面,聚沙成塔,充分发挥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作用,将各方面工作有机结合、协同推进,才能合力共治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断推动基层治理有形、有魂、有力、有效。
激发基层自治活力是关键。在基层治理中,只有创新群众自治参与机制,拓展群众参与平台,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注重基层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才能让更多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农业农村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