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领域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劳动者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能够熟练运用手机、智能设备等“新农具”的农业劳动者正在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在劳动资料方面,以无人机、农业机械、现代设施农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劳动工具快速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管理更加智能,使农业劳动资料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具和简单的生物材料。在劳动对象方面,通过生物育种技术对常规动植物品种进行改良和培育,作物种源不断向高产、优质、耐逆的方向跃升。新的劳动者、新的劳动资料、新的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不仅能够大幅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而且能够催生农业发展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近日,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其中,最关键的着力点是深化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兼顾好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与保障发展安全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生产要素的属性、市场化程度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一定的时序和节奏,分类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最关键的突破口在县域,要发挥好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重要切入点的作用,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机衔接起来,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权,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增强城乡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
——近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涂圣伟在《经济日报》撰文提出。
供需信息的不对称以及自上而下的决策特点往往导致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应强化农村地区公共服务需求调查研究,以需求分类和需求分层调查研究为基础,与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有效融合,并建立相关的群众参与和反馈机制,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精细化推进公共服务供给,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近日,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王玉德在《光明日报》撰文提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