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观察
时间:2024-11-04 02:34:51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江小容 张旭锋 桑兴岳 字号:【

  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陕西农业社会化服务多维度政策支持体系日趋完善,多区域试点示范持续推进,多样化托管服务和多种类金融保险服务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一些地区解决了“地没人种”“地种不好”的问题。然而,与同为西部的四川、重庆以及东部发达省市相比,陕西农业社会化服务仍处在较低发展水平,还存在服务主体发展水平不高、对接市场乏力、融资难等问题。因此,还需要陕西省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和省情农情,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四个一”政策支撑体系,加快服务模式创新,多主体推进社会化服务朝着全链条高质量方向发展。

  陕西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陕西通过深入实施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和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工程,推进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在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助力农户增收致富等方面成效卓著。

  多维度支撑体系初步构建。一是政策支持体系日趋完善。首次将农业社会化服务纳入《陕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明确工作重点和支持保障。出台《陕西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省级示范服务组织评定及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组织评定首批省级示范服务组织100家。推广应用陕西省粮油作物、苹果等托管服务规范和技术规程,出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等4个意见,将生产托管纳入新修订的合作社法实施办法,推广制式合同,持续强化规范性建设。二是服务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在示范县建立县级领导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和服务主体名录库,发展服务带动型适度规模经营。三是资金支持体系不断发展。陕西每年安排8000万元,用以支持合作社开展种养加产贮销等托管服务;每年安排近5亿元,用以支持1000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购置机械,或入股、融资给专业合作社,服务当地农户。

  多区域试点示范持续推进。一是精心确定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示范县区。选择农经力量较强、主体实力突出、产业优势明显的县区试点示范生产托管项目,累计确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91个,已安排资金5.87亿元。二是叠加扶持涉农项目。将土地深松、产业发展、合作社发展等项目向示范县倾斜,每个农民合作社示范县叠加扶持资金200万元。三是深入推进项目实施。按照约定有合同、服务有标准、过程有记录、人员有培训、质量有保证、项目有监管的“六有”标准实施项目任务,并依托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开展服务主体名录库建设和项目管理,让示范引领见实效。四是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开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半年监测和中期评估,对示范县开展年度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资金分配重要依据。五是加大农服典型案例宣传推广。累计开展5批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连续5年共9个案例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多样化托管服务成效显著。一是服务范围覆盖三大主粮和优势特色产业。截至2023年年底,陕西共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3.03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5000万亩次,基本形成了陕北玉米、马铃薯托管,关中小麦、玉米托管,陕南水稻、油菜托管,白水、礼泉、洛川、眉县果园托管和韩城、凤县花椒托管格局。二是探索形成了五大服务模式,即农业企业为引领的“3+1+1”服务站整镇推进模式,合作社为主体的“1+N”“托管员”专业化服务模式,村集体为主导的“1+1+N”整村托管模式,托管协会为依托的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果园托管模式,联合社为中心的“农技、农机、农资、农咨”四位一体全程托管模式。三是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据统计,陕西托管粮食亩均节约成本60~100元、增产50~100公斤、增收100~200元。

  多种类金融保险服务快速发展。一是深化了“政银”合作,推动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助农。扩大了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奖补政策支持范围,将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纳入其中。引导邮储、中行、信合等金融机构,加大农村小额信贷投放,为服务主体和农户定制优惠、简便、快捷的信贷产品。2023年,陕西48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新增担保业务1013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撬动信贷投入2.8倍;支小支农业务占92%,平均担保费率降至0.7%,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农户14.4万户。二是落地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在产粮大县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在非产粮大县全面开展省级财政支持的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提高了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水平。

  推进陕西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陕西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样本。

  立足现实需要,完善“四个一”政策支撑体系。一是健全一般性支持政策。完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相关优惠政策,落实农机服务税费优惠政策和有关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将社会化服务主体列为财政支农项目申报和实施主体,安排专项资金对重点服务环节进行资金补助。加大对服务主体开展设施设备建设、新技术推广及应用等支持,加快农村金融保险产品创新,鼓励服务主体优先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复耕和撂荒地治理。加大专业化服务人才培养力度,将农机手培育纳入职业农民培育范围,重点培养一批本地骨干农机操作手。二是用好一个专项资金。切实用好中央财政下拨的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专项资金,选择本地优先支持的托管作业环节,按照相关作业环节市场价格的一定比例给予服务补助,通过价格手段推动财政资金效用传递到服务对象,提高农业生产托管对小农户服务的覆盖率。三是搭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区域性、多种类、多中心、辐射半径适度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交易平台,缩短交易半径,降低农户交易成本。四是用好一个服务组织名录库。用好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完善社会化服务组织征信制度,规范服务主体、服务价格和服务流程,确保服务质量,维护服务双方利益。

  多主体推进,开展全链条社会化服务。一是以“社”为主,多主体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组(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挥亲民联农优势,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共同组织小农户开展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支持农服企业、邮政、供销社、银行等,以资金、技术、服务等要素为纽带,与“两社”加强联合与合作,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一体化服务组织体系。引导各类服务主体,与教育机构、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及人才合作,借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以粮为“纲”,以“产”为首,开展全链条服务。一方面,聚焦粮、油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关键薄弱环节,采取现代化组织化方式,发展规模化、高效种植,同时积极拓新服务领域,向果、菜、茶、菌、药等经济作物拓展。另一方面,依托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等的实施,完善耕种防收产中环节服务,逐步向产前测土配方和产后储加运销、金融保险配套服务延伸,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创新服务模式,构建联农带农长效机制。一是探索对接精准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探索全过程托管和全链条服务,推广“服务主体+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生产托管模式和“订单+金融保险+生产托管+土地集中连片”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在粮食主产区、茶叶主产区、食用菌生产聚集区和中药材优势生长区,因地制宜、按区施策,探索灵活多变的服务方式,切实解决“谁来种地”“地怎样种好”等问题。二是完善服务主体联农带农机制。实施扶持政策挂钩量化和龙头企业认定挂钩量化,强化联农带农激励机制;研究制定陕西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标准、农民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控股、参股标准,强化联农带农联合机制;加强新型农民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聚焦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展开攻关,强化联农带农衔接机制。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