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大力发展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为推进农牧业强市建设、加快农牧业现代化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和支撑。为摸清全市农牧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找准制约因素,找出破解之策,推进全市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近期开展了调研,以作探讨。
一、主要做法
(一)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让服务主体“强”起来
一是政策供给强动力。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服务组织为投入主体,其他投资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17—2023年,全市累计争取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新型经营主体项目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8亿元,支持各类服务组织793个,补贴服务面积200万亩,撬动社会总投资达13.61亿元,补贴农机具3.37万台套,服务小农牧户5.8万户。同时,市、旗两级财政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覆盖范围扩大到猪、牛、羊等畜禽及动物产品。
二是育强主体增活力。在规范壮大经营主体的同时,引进中化农业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市场化、资源化、信息化服务模式,推动构建种养殖全链条、全领域的多元化服务主体 “生态圈”,种植领域基本实现了“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服务一体化,养殖领域初步建立了“防疫·诊疗+”新型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是壮大集体经济提实力。通过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种植、农机合作社,对本村耕地进行合作化经营,利用机械统一耕种、施肥、除草、收割,产品由合作社统一销售或由订单企业统一收购,实现农牧户劳动力在打工和种地之间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嘎查村集体和农牧户双增收。
四是产业联合聚合力。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牧户,通过产业联接、要素联接和利益联接,组建各类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各主体多元互动、功能互补、融合发展,形成覆盖农牧业生产全产业的服务链,推动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二)强化科技赋能,让服务质量“高”起来
一是提升服务标准。将近年来服务质量优、农牧民评价好、社会信誉度高的服务组织纳入平台名录库管理,推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规范化运行,形成服务有合同、内容有标准、过程有记录、人员有培训、质量有保证、产品有监管的“六有”服务规范模式。
二是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以智慧生产、物联网等为技术支撑,大力推广应用北斗导航等先进技术,2019年至2023年,全市智能农机装备飞速发展,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设备、农机作业远程智能监测设备同比分别增长235%、1041%、190%,有效提高了社会化作业精度和作业质量。
三是深入开展科技助农。持续向农村牧区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开展“千名农技人员下基层送科技服务行动”,助力农牧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2023年,发布鄂尔多斯市农牧业主推技术20项,累计开展农牧业科技服务指导超6000次,服务超6万人次。
(三)创新服务模式,让服务成效“实”起来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精准开展服务。因地制宜,聚焦小农牧户干不了、干不好以及干起来不划算的生产环节,针对季节性外出务工农牧户和劳动力不足的农牧户,发展按需配餐的“菜单模式”、省时省心的“保姆模式”、规范服务的“合约模式”、多元参与的“联合模式”等多种托管服务模式,满足农牧户多元化需求。
二是打造技术服务平台,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以中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MAP)为核心,集成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和智慧农业等手段,全方位提升种植水平,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提升和小农牧户效益提高。以玉米为例,MAP与传统模式相比,平均亩产量为900~1000公斤,同比增产17%以上。2020年以来,中化累计服务覆盖周边旗区67个村、103个合作社,服务全程植保20.6万亩、良种供应19.8万亩、全程农机11万亩。
三是创新经营方式,实现共富目标。“统种共富”生产经营模式是鄂尔多斯市白泥井镇官牛犋社探索出的一种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购销,按照“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的收益分配方式,将农户过去“单打独斗”的分散经营转变为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有效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大幅增收。
四是强化资源整合,提升服务能力。鼓励支持同行业或产业密切关联的经营主体通过组织重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引领小农牧户对接“大市场”。例如,乌审旗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紧密联结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98家、小农牧户3206户,2023年托管土地5万亩,结算收入8682万元,实现户均增收4.5万元以上。
二、取得成效
(一)服务主体日益壮大
大力培育农牧业社会化多元服务组织,建立“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种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培新育优各类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05个,其中农牧民合作社831个、农牧业企业77个、专业大户78个、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16个、家庭农牧场3个,业务涉及农资供应、农机服务、农畜产品仓储及加工、动物防疫诊疗、畜禽配种改良、农牧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直接从业人数9000人。
(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种植领域基本实现了“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服务一体化,养殖领域初步建立了“防疫·诊疗+”新型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畜牧业机械化率达56%,每年主要农作物服务面积达220万亩,免疫畜禽4425万余头/只/羽,无害化处理各类种养殖废弃物超3700吨,服务农牧户14万户。
(三)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提出并实施农区“统种”促“共富”、牧区“统养”促“共富”等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发展新路。
(四)经济社会效益持续提高
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了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使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有效整合,提高农牧业组织化程度。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依靠服务组织提供农牧业生产服务,实现了统一产品布局、统一物资采购、统一生产管理、统一产品销售,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农牧业生产托管让村民当起了“甩手掌柜”,推动了农村牧区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真正做到了农牧业生产和务工两不误。2023年,全市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总收入达到4.4亿元,释放农村牧区劳动力近万人次,为农牧户创造劳务收入过亿元。
(五)节本增效效果显著
通过农牧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推广高效、环保、节能的农牧业新技术和新设备,有效降低农牧业物化成本和作业成本,实现农牧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生态化,减少农牧业面源污染,提高综合效益,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据测算,与传统模式相比,种植玉米成本可节省50元/亩,平均亩产量为900~1000公斤,同比增产17%以上,农药、化肥用量降低20%,有效防治率超过97%。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农牧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