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专业化服务体系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4-11-04 06:14:16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芦千文 字号:【

  树立大农业观、践行大食物观,发展现代化大农业,需要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根本动力,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和体制机制限制,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力量是小农户。在目前的农业经营主体和劳动者结构基础上,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面临的瓶颈仍然是小规模传统粗放经营方式与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衔接矛盾,需要专业化服务通过创新成果应用、现代要素导入、服务规模经营等发挥支撑作用,为创新驱动现代化大农业创造有利条件。经过多年努力,农业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机制,也发展为推动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产业通道。因此,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应重视建设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现代农业服务战略性产业。

  一、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产业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尤其是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等创新成果,大都要通过专业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服务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主要集中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一是农业新质劳动者是专业化服务的主要力量。新质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关键要素。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首先是培育处于农业创新体系各个环节或具有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能力的新质劳动者。农业新质劳动者中的高校毕业生和科研工作者,进入农业产业链创业就业,虽然进入途径、进入领域不同,基本上最后都成为专业化服务从业者,弥补一般社会化服务的短板,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现代要素支撑。如,无人机植保飞防、无人驾驶系统操作者,数字农业和智能设施系统运营维护人员,集约高效绿色技术方案推广人员,电商平台和营销渠道运营管理人员,产业链供应链运营人员,大都是返乡下乡在现代农业领域创业就业的青年人员。返乡下乡青年人员在现代农业领域创业就业,发挥知识和技能优势,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提供专业化服务,可以有效规避大规模经营及与本地主体和农民竞争的风险,顺利成长为引领带动能力强的专业服务主体和高素质职业农民。近年来,在政策导向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迅速发展,既吸引了大量返乡下乡青年人员和农业科技从业人员创业就业,也促进一批素质较高的农民转化为现代农业产业链和服务体系中的产业工人。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集聚和培养农业新质劳动者的关键产业领域,进一步凸显了现代服务业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性地位。

  二是农业新质劳动资料需要借助专业化服务推广普及。新质劳动资料主要是原创性、颠覆性、前沿性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领域转化应用形成的新技术、新装备、新设施、新农具、新农资等,是农业产业链生产经营的中间投入要素。新质劳动资料对劳动者专业技能具有较高要求,实现充分效率效益的规模要求较大,向小农户推广普及,一般只能借助专业服务主体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如植保无人机、智能农机装备均需要专业操作人员,单次作业最优规模超过了绝大多数单个经营主体规模,同时大都需要跨区作业、连片作业;不可移动的数字农业设施和系统,烘干、仓储、冷链、集中育秧等设施,超出了单个经营主体的投资能力,需要大规模应用才能实现盈亏平衡。相比农业经营主体直接投资建设并运营的高端设施项目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由专业化服务主体投资运营并提供专业化服务,既让包括小农户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应用了新质劳动资料,也发挥了新质劳动资料的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作用,获得了显著的规模经营效益。因此,现代农业服务业表现为市场驱动的专业化服务主体购置新质劳动资料并提供规模化服务的过程,形成了新技术、新装备、新设施、新农具、新农资等跨越专业能力和经营规模限制导入农业生产过程的产业载体通道。

  三是农业劳动对象拓展提升通过专业化服务实现。劳动对象是劳动者直接或利用劳动资料进行劳动的作用对象,是价值创造劳动的承载物和凝结体。新质劳动者或新质劳动资料促进劳动对象拓展提升,就是体现新质生产力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的形成过程,表现为新原料、新产品、新服务的综合体。树立大农业观、践行大食物观,就是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统筹现代农业的粮食安全、食物供给和多元价值功能,拓展农业生产空间边界、升级农业产品或拓展服务范围,核心是农业劳动对象的拓展提升。不管是新品种、新原料向新产品的转化,还是新食物、新产品、新服务供给的形成,乃至既有产品或服务的改造升级,都需要专业服务主体集成技术方案,优化要素组合,搭配物质投入,为农业劳动者顺利完成价值创造、凝结和实现提供服务支撑。如,新品种需要配套技术方案和农艺措施,在不同区域推广还要经过试验调整优化种植方案。这需要专业服务主体和种子公司、农技部门共同完成。土壤污染治理、耕地地力提升、盐碱地改造,统筹生态保护与食物供给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化治理,新食物、生态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供应,都需要通过专业服务主体发挥成果转化、技术集成、要素配置、方案定制、专业支撑等关键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创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专业化服务已经成为必经环节、必要途径,体现在新质生产力的劳动对象拓展提升方面,就是专业化服务提供了新品种、新原料向新产品、新服务、新价值跨越的解决方案。

  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支撑是农业新型生产关系的必要组成部分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新型生产关系。目前,生产端束缚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适应小农户的传统农业生产关系。按照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探索农业新型生产关系,并不是一味淘汰传统生产力替换传统生产关系,而是需要建立小农户与新质生产力的共同发展关系。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这使得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机制创新,能够有效协调传统生产力、传统生产关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矛盾,成为农业新型生产关系的关键内容和必要环节。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具有新型生产关系特点的农业专业化服务机制创新形式。

  一是小农户统一接受专业化服务的多元组织机制。相比本地服务主体直接为小农户提供零碎的普通作业服务,专业化服务需要专业服务主体通过中间组织或中介服务,化解与一家一户对接、交易、履约和集中连片服务的成本。随着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专业化服务及主体迅速发展起来。各地探索了灵活多样的中介服务和中间组织形式,组织小农户统一接受专业化服务,实现了有计划、连片式的服务作业。传统的农机跨区作业经纪人正转型为组织小农户接受专业化服务的新型经纪人。广东、福建等地遴选村组工作人员、发展带头人、专业服务人员、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等成为“托管员”,协助小农户完成专业化服务流程。各地为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模式,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益,引导村集体发挥组织优势,以集体经济组织或专业合作社,通过联系对接、汇总需求、流转集中、流程代办、双向监督等,创造集中连片、稳定持续、规范有序的专业化服务条件。这使村集体成为专业化服务与小农户的衔接桥梁,发挥了集体统筹功能,既形成了小农户基础上的服务规模经营路径,也探索了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小农户服务规模经营路径的形成,为跨越土地细碎和规模门槛导入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二是专业化服务跨区域推广业务的分层组织体系。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服务,主要由农业服务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专业服务主体提供。植保飞防、技术方案、种植模式、新型农资等专业化服务,一般需要跨区域大规模推广业务。各地实施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为提高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组织化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县域、乡镇、村庄的三级服务组织体系,由覆盖不同层次区域范围的市场主体运营相应层级的服务平台,为专业化服务的供需匹配和集成化供给提供平台载体。近年来,供销系统、农垦系统及涉农国有企业,种业、农资、农机、农技等大型企业纷纷拓展专业化服务业务,创办专业服务企业。他们的服务范围大都覆盖多个省域甚至全国,如金丰公社、中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MAP)、北大荒农服公司等。这些专业化服务企业都在布局发展县域服务主体,建设县域服务中心,搭建以乡镇为支点延伸覆盖村庄的服务网络,其中部分县域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点成为政府推动搭建的三级服务组织体系的组成部分。不管是政府推动搭建还是企业自主建设,推广专业化服务的分层组织体系都形成了新技术、新农资、新装备、新模式等优质先进要素向区域农业导入的载体通道。

  三是专业化服务全方位延伸拓展的产业融合效能。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服务属于现代服务业,具有典型的范围经济、网络经济特征,是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催化剂、粘合剂。实践中,单一环节专业化服务受到了其他环节传统作业服务和要素质量的限制,往往以业务推广为核心因地制宜集成技术、装备、农资、人员的最优方案,形成农业生产多环节、全程式托管服务业务模式,并通过衔接整合产前产后资源组成与产业链、供应链交叉融合的服务链。这一过程中,专业服务主体依托服务平台和服务网络,成为区域性的优质要素中心组织者和集成供给者,整合了区域内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及全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源、要素和主体,形成了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或区域型经营体系。一些地方的专业服务主体主导成立了服务联盟、协会、综合体,同时领办创办合作社、联合社等,主导或参与产业化联合体、产业发展联盟等,把包括小农户、小微主体的多元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产业链各个环节整合为有效衔接、分工协作的全链条全要素产业发展共同体。这就构成了区域内串联一二三产业各环节,联通城乡要素和产品市场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发挥出专业化服务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作用,为区域性的创新资源导入和要素顺畅流通,打通了城乡、产业、环节、主体等不同维度的衔接障碍和堵点卡点。

  三、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对策建议

  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应以拓展专业化服务业务、建设专业化服务体系为重要抓手,加快探索农业新型生产关系,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机制,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一是拓展专业化服务业务范围。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按照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社会化服务,布局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专业化服务链条。着重发展良种化、机械化、数智化、绿色化以及大食物等领域的颠覆性、前沿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广服务。以专业化服务业务拓展和主体培育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提升创新驱动现代化大农业的能力水平。

  二是培育提升专业化服务主体。培育一批战略型农业服务企业,作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和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抓手。目前,服务范围覆盖跨省区域乃至全国的专业服务公司,都具有成为战略型农业服务企业的潜力,要注重持续提升其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能力。要推动种业创新、科技创新、农资农机等领域的企业向现代农业服务企业转型,结合覆盖县乡村的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带动本地小散弱服务主体提高发展质量。要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质量提升行动,把更多农业服务户、服务型合作社以及农机手,兼业提供服务的经营主体等培育成专业服务主体。

  三是建立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标准规范是提升农业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的主要途径。目前,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行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制定印发了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作物服务标准规范指引,部分地方出台了粮食作物和特色作物的服务规范或地方标准。应在加强示范合同和标准规范推广应用的同时,加强服务价格、服务流程、中介服务、质量评价、争议处理等标准规范建设,因地制宜细化实化不同产业、不同环节的专业化服务流程和作业标准,注重发掘推广在实践中形成的服务标准规范,发挥行业协会、服务联盟等的标准建设和规范约束作用,带动区域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要注意区分服务标准与生产标准、技术标准,构建体现服务特色和产业特征的专业化服务标准体系。

  四是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主要发挥要素集聚、信息汇集、服务集成、供需匹配、交易代办及配套服务功能。应坚持公益性职能、市场化运营的基本思路,以县域为单元遴选培育本地有带动能力的专业服务主体建设运营服务平台。应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基本路径,借助信息化手段、智能终端设备汇集信息、集成服务、匹配交易,提高专业化服务供给效率。同时,不能忽视线下实体平台建设和服务业务推广,合理布局乡镇服务中心和村庄服务站点,为各类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提供超市式、菜单式、定制式的便捷集成高效服务。

  五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围绕构建农业新型生产关系,推广普及服务规模经营模式,健全专业化服务的跨区域导入、体系化推广以及规范化、规模化服务的组织体系。要规范村集体组织土地流转或全程托管行为,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自愿参与规模经营、接受集中连片服务,因地制宜推广居间服务的组织形式和联结机制,合理收取居间服务费用,创新集体统筹功能的可持续实现形式。以县乡村三级服务组织体系为骨架,引导各类服务主体“嫁接”服务体系和网络,减少重复建设、避免恶性竞争、防范垄断排挤,构建适度竞争、规范有序的农业生产服务市场。总结推广服务联盟、行业协会的实践经验,因地制宜发展服务综合体、产业联合体等,发挥专业化服务主体和业务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序整合提升本地小散弱的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努力形成专业化服务引领的多元主体共同发展格局,不断拓展和丰富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总之,要以农业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农业新型生产关系,创造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有利环境。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农业生产托管的理论探析、模式规范与政策优化研究”【20CGL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