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城固县: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有策略
时间:2024-11-01 10:46:50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姚玉德 字号:【

  2023年以来,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与闲置资产资源盘活利用,从“资产底数、资源管理、资产处置、资金来源”等方面着手,通过清底子、抓规范、强监管,进一步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初步实现了主导产业提质、新兴产业扩面、群众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壮大的喜人局面。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三个联动”推进合同清理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团结带领干部群众,通过“三个联动”助力合同清理规范,保障了集体和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专班+专业”联动,解决“谁来干”。城固县将合同清理规范工作作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性工作,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司法、发改、审计、林业、水利、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业务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组成合同清理规范工作专班,负责全县合同清理规范的政策制定、宣传培训、业务指导、督导检查、联审联查等日常工作。

  二是“联审+会商”联动,明确“怎么干”。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县级专班联审联查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村集体经济合同逐一进行梳理研判,对不规范合同提出初步处理意见。镇级自然资源、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部门组成审核组,对经济合同进行二次审核,报县合同清理专班审查形成终极联审意见后,书面盖章反馈各村(社区)落实整改。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联审意见,与承包(租)方见面会商,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及《城固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审查问题整改指导意见》和《城固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分门别类整改到位。

  三是“监督+追责”联动,确保“干得好”。将合同清理规范履职尽责情况作为重要监督内容,坚持合同清理规范工作全面公开,充分吸收群众参与,坚决防止走形式、走过场等问题,确保合同清理规范健康开展。对问题合同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时落实整改,县合同清理专班巡回镇村督导检查,发现整改走过场、虚假整改等现象,第一时间将问题线索移交给县纪委监委立案查办。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县258个村(社区)先后3次累计清收合同7217份,合同总金额88294.13万元。通过问题整改,共收回土地5410.58亩、收回资产1744.34万元,终止合同266份,规范合同6526份。

  (二)聚焦“三个确保”摸排闲置资产

  印发《城固县农村集体闲置资产统计表》,在抓好问题合同全面整改的基础上,对可盘活利用的农村闲置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排查,为有针对性地盘活利用闲置资产资源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明确盘活对象确保底数清。按照“闲置资源”“闲置房产”“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等分类标准,对农村的工矿厂房、基层国有粮库、废弃农村小学等进行全面摸排清理,制定动态工作台账,切实保证闲置资产底数清。

  二是明确盘活重点确保发力准。县合同清理专班牵头,组织力量对农村闲置资产资源的地理位置、经济属性、产权归属、债权债务、盘活意向等情况进行调查梳理研判,优先将处在国道边、企业旁的房屋建筑作为盘活重点。

  三是明确盘活红线确保标准严。要求所有闲置资产资源盘活利用行为必须符合国家和陕西省关于农村宅基地管理、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传统村落保护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落实“村上报、镇备案、县审批”程序,防止侵占耕地、大拆大建、违规开发,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

  (三)推行“三个一批”盘活闲置资产

  城固县紧密结合中药材、高品质猕猴桃、杂果花卉苗木、设施蔬菜、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规划,探索建立闲置产业招商引资、闲置房产租赁运营、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管理自营与租赁运营相结合的盘活利用路径,将投资人、农户、村集体“三方”利益捆绑在一起,最大程度实现全域资源盘活。据统计,全县共盘活闲置农房53宗7.77万平方米,闲置宅基地12宗2.92亩,闲置土地520.2亩、林地466.3亩、水面70.4亩,累计增加集体收入300万元,带动1600户群众增收,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一是招引自营盘活一批,小厂房蝶变“大资源”。针对一些自身利用价值不高的闲置资产,通过拍卖出售等形式盘活利用,实现了“易主新生”。如沙河营镇沙井社区依托“党支部+合作社”机制,购买原镇塑料厂,与佰瑞猕猴桃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聚焦猕猴桃果品提升和花粉培育,不断延伸猕猴桃示范种植、品种培育、订单收购、电商销售、花粉生产、职业农民培育等产业链条,建成了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年产值近1200万元,初步形成了“产学研”完整产业链,不仅带来“金山银山”,还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

  二是租赁招商盘活一批,集建地抱出“金娃娃”。对于一些有明显区位优势的闲置资产,采取租赁流转等形式盘活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如沙河营镇通过镇微信公众号发布招商信息、专场招商推介等方式,成功招引九色鹿、鑫炜特陶瓷、汉鸿农业等大型企业,提高了闲置资产变现能力。发动村级党组织广泛联系在外人才,收集招商信息,靠前洽谈招商事宜,积极盘活闲置资产。2023年招引汉中诚惠物流有限公司及陕西盛帝威尔门窗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业落户,通过厂房租赁等形式,盘活了原镇玻璃厂和原硅砂砖厂闲置资产,促进了集体增收。

  三是合作运营盘活一批,撂荒地成了“产业田”。对于一些产业基础好和有资源可利用的村,通过与知名企业合作经营,培育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盘活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沙河营镇刘叶村与陕西果业集团合作,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盘活闲置土地,打造了1000余亩猕猴桃田园综合体;梁家庵村流转土地500余亩,建成了汉中最大蔬菜供销产地,发展采摘、研学、直播等新业态。截至2023年年底,沙河营镇累计流转群众4000余亩土地,引进崇济远泰、汉鸿农业等14家经营主体,以沙井猕猴桃全产业链、司家铺果品基地、梁家庵精品果蔬园为支撑,建成了3000亩猕猴桃园、2000亩设施蔬菜园和1000亩精品葡萄园,产业集群效应持续放大。

  二、经验启示

  经过探索与实践,城固县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加快推动了农村闲置资产资源盘活利用,走出了一条激活“沉睡”资产资源,助力惠民增收、融合产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新路。

  群众参与是基础。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推进农村闲置资产资源盘活利用,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坚持法治思维,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城固县始终坚持“四议两公开”机制,调动群众参与合同清理积极性,以开放的姿态招引优质资金和资源进入乡村就业创业,建立与群众互为支撑、和谐共处、有机融合的利益共同体,让原住居民和外来工商资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高位推动是保障。城固县高度重视合同清理规范工作,各级抽调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一手抓合同清理规范推进,一手抓闲置资产资源摸排和盘活利用。县、镇、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确保了合同清理规范有序开展、闲置资产资源底数清、盘活利用方式灵活有效。

  注重成效是根本。城固县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村一策,合理制定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方案,稳步推进合同清收审查整改,依托现有资产资源转化,注重延链条、补短板、树品牌,做精一产、做大二产、做优三产,有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城固县农村合作经济与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