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探索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机制,形成与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模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不断加快提升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水平。目前,全市共有家庭农场近1万家,从业人数达4万人,其中,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累计达237家,占市级以上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的51%。为进一步推动家庭农场提质增效,笔者对2023年新认定的27家嘉兴市示范性家庭农场开展调研,分析家庭农场经营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经营状况
“多元经营+适度规模”实现融合发展。27家样本中涉及粮油种植的有11家,其中采取稻渔混合模式的有6家,经营规模在100亩至500亩之间;采取作物轮作模式的有5个,经营规模在550亩至1000亩。生产水果蔬菜的有13家,从事水产养殖的有2家,从事禽蛋生产的有1家。以从事粮油生产的家庭农场为例,6家采取稻渔混养模式的家庭农场中,有5家的亩均收益在2000元至5000元,2022年的平均利润率为27.23%;5家采取作物轮作的家庭农场通过种植小麦、水稻、油菜等,亩均收益在200元至600元之间,2022年的平均利润率为18.78%。虽然不同经营主体间存在生产技术、销售渠道等差异因素,但通过采取适度规模经营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同类型主体间的收益差距。
“自购农机+提供服务”提高增收能力。受经营产业类型影响,家庭农场有选择性地购买农业器械设备和社会化服务,部分农场还将设备提供给周边农户使用,提升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同时还增加了自身收入。27家样本中有25家购买了农机设备,数量在3~8台不等,主要为收割机、无人机、拖拉机、微耕机等,其中有12家在满足自身需求之外还为周边农户提供飞防、机插秧、育苗等生产服务,如某水产场通过提供虾苗育种服务,2022年额外增加收入8000元。
“政策扶持+信贷融资”共同支持发展。2022年全市1470家家庭农场获得财政扶持资金总额20884万元,平均每户获得14万元。27家样本中获得过政策扶持资金的有23家;进行过融资贷款的仅有7家;同时获得过两项支持的有6家。从金额来看,样本中26%的家庭农场累计获得扶持资金20万元以上,48%累计获得的扶持资金不到10万元,其中累计获得扶持资金最高的达730万元,最少的仅为0.5万元;融资规模最高的达1400万元,最少的为25万元。
政策建议
“头雁带群雁”,完善农民培训体系。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农村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等“关键少数”,建立农民大学生、“头雁”培育等培养机制,开设品牌运维、电子商务等现代农业经营课程,将农民培训从“全体式”向“小班制”、“配菜式”向“点单式”转变。围绕稳粮扩油、数字农业等亟需内容,实施分种类组班、分技术授课、分阶段培训,加快形成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小田并大田”,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深入推进土地整村整组流转,实现土地规模连片。制定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土地流转后的产业布局。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和土地流转农户之间签订土地流转收益动态调整型合同,构建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抓好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准入审核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为经营提供制度保障。鼓励家庭农场持续投资、扩大规模,同时建立投资保护机制,给主体吃下“定心丸”。
“金融引活水”,完善资金扶持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构建灵活高效完善的农业融资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针对家庭农场开发和推广低门槛、低成本、易申请的贷款产品,增加对家庭农场的信用贷款,支持家庭农场开展农业生产基础性设施等项目建设。统筹各部门资金,对符合一定标准条件的家庭农场,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和税费减免,积极帮助家庭农场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实施精准帮扶,对带动作用大、示范效果好的家庭农场,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提高政策针对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合作经济指导服务中心、嘉兴市农渔技术推广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