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打出农业“双强”行动组合拳
时间:2024-10-31 01:30:14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李梅 字号:【

  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立足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形地貌特征、特色产业发展等实际情况,积极谋划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强化运行机制,助推项目落地见效,在农业“双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积极作为。

  一、主要做法

  (一)优化组织架构,加强系统联动。全市共有11家市直部门成员参与,整合多方力量组成综合协调、科技攻关、种业振兴等8个功能组,跨部门打通融合,统筹协同推进农业“双强”工作。市人大、政协及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强”工作,先后开展了“推动我市农业‘双强’行动工作代表主题活动”和“请你来协商——以农业‘双强’促进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活动,以及农业“双强”现场观摩活动暨工作推进会,观摩缙云县东方镇农事一体、农旅一体、建运一体、作业一体等农业“双强”行动取得成果,分析存在困难问题,部署下阶段工作重点。

  (二)完善政策制度,明确要素保障。聚焦农业提质增效,先后出台《丽水市关于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丽水市深化机械强农行动推进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五年实施方案》《市农业“双强”行动常态化工作机制》等政策文件,明确组织、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如《行动计划》明确要求:落实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应安排至少3%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

  (三)注重服务效能,抓实项目督促。各县(市、区)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专班运作,专人负责项目调度和进度填报,市级建立项目日常调度检查机制,派出50多名专家到各县(市、区)督查,听取当地工作汇报,督促加快建设进度,对进度缓慢、推进不力的项目加强重点跟踪和督办整改。

  (四)推动数字赋能,强化项目运用。持续做好“浙农优品”数字化改革及低碳生态农场创建工作,完成31个未来乡村创建“浙里未来乡村在线”数据采集,推出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如遂昌县新路湾蕉川村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一杆农眼”物联网应用以及湖山乡湖山村建设仙侠湖立体水域智慧化巡检系统;莲都净水杨梅项目全面引进种植设备,按需引进智能温控和补光、水肥一体、智能喷药等数智化设备,一人手机操控,完成大棚杨梅覆膜、浇水、喷药等全部作业。

  二、主要成效

  (一)打造省级农事服务中心标杆。缙云畅享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系首批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项目,已提前建成投产,通过“1+9”综合服务功能,直接服务水稻、小麦、油菜和梅干菜等当地主导和特色产业,年服务能力达到10万亩次,有效辐射当地7个乡镇,并作为全市农业“双强”现场观摩点,得到广泛好评。全力打造以“缙云畅享”为引领的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标杆,带动全市省级和区域农事服务中心高速度推进,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行。

  (二)实施一批种业振兴基地项目。丽水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有386份资源提交至国家种质资源库,3个种质资源圃入选了浙江省首批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由袁隆平院士亲笔提名的“水稻分子育种中心丽水示范基地”在莲都碧湖建成,成为丽水市现代种业发展的一张靓丽“金名片”;丽水市在松阳县赤寿乡建成了浙江省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圃,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量列省级第一,已收集全国各地2300个品种;遂昌县有全省最大的籼型杂交水稻制种基地1.8万亩,可保障300万亩耕地种粮用种安全。

  (三)推动农机装备作业服务水平。围绕粮食和主导产业加快推广山垄田适用的小型农业机械,构建打造“一产业模式图、一产业一应用场景”,加快“一县三基地”建设,建成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5个(莲都、龙泉、庆元、缙云、松阳)、农机服务中心24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56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9个,新增农机装备3.5万台套,推动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上升15.73个百分点。

  (四)打通科技共富成果转换渠道。新增农业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以上星创天地3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家、省级农业重点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农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个。全市推广应用农业优质绿色高效主推技术89项,发布主导品种215个,拟创建18个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成立11支产业团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目前实施10个产业团队项目,27个子项目;并大力培育24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重点围绕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笋竹、畜牧、油料等六大全产业链,形成“丽水山耕”公用品牌加企业自主品牌的运作模式,助力共富产业不断壮大。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