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沿数字技术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时间:2024-10-31 01:52:30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苏岚岚 字号:【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并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这都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指明了基本方向。

  近年来,在国家系列政策支持引导和农业企业、互联网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下,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加快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及服务等全产业链各环节渗透,以前沿数字技术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迎来重要机遇。

  前沿数字技术何以促进

  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数字技术尤其是具备原创性、颠覆性、融合性的前沿数字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摆脱传统农业增长路径,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塑造契合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以农业的新质态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一是前沿数字技术应用有助于构建环境适配性强、潜能充分激活的大资源格局。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智能育种、先进智能装备、大数据决策等方面的前沿技术研发与集成配套不仅有助于以传统耕地资源为依托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而且可加速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推动向山水林田湖草沙海要资源。前沿数字技术助力拓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支撑丘陵山地特色农业、水体农业、无土节水戈壁设施农业以及盐碱地设施农业的发展,进而突破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

  二是前沿数字技术应用有助于构建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创新升级的大产业格局。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金融科技等前沿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领域的广泛渗透可全链条推进农业智慧化转型,促进农业精准化生产、智能化监测管理和智能决策,搭建精准化购销平台、加速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数字农业工厂、未来智慧农场等新业态新模式。气候智慧型适应管理技术、天地空智能分析与管控技术等前沿数字技术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种植业与养殖业转型发展尤其是现代设施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以及农村“三资”管理、产权交易、金融撮合服务等方面的涉农大数据归集、应用与共享,可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强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多功能性,进而提高现代化大农业的产业韧性。

  三是前沿数字技术应用有助于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大生态格局。农业面源污染增加、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等因素制约现代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农牧业环境物联网、智慧牧场低碳生产技术、天空地数字农牧场管控技术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农业投入的精准管控,助力节水、节肥、节药,降低能源消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中的应用可倒逼农业生产全过程的规范化和绿色化、提高农食系统的透明度,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智能化环境监测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污染物排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农业生产绿色循环水平,为绿色发展激励约束机制构建提供关键支撑,进而改善现代化大农业的生态效益。

  四是前沿数字技术应用有助于构建立体开发、复合发展的大空间格局。我国耕地资源总量不足、农业生产区域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匹配性欠佳,亟待拓展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智能育种技术与现代农业新设施、新装备、新材料的有机结合,促进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戈壁农业、沙漠农业、水体农业和城市农业,加快拓展农业横向生产空间、调整优化全域和局部地区农业生产布局。智能栽培、智能环控等数字技术与多层立体化种植、无土化栽培、海水立体种养殖等生物技术相结合,有助于充分利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和空中资源,拓展农业纵向生产空间,进而促进现代化大农业的立体开发和复合经营。

  以前沿数字技术促进

  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着力点

  为充分发挥前沿数字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完善机制设计和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着力完善数字技术促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立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系统编制“数字技术×”现代化大农业的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完善大统筹强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多部门组成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省级、地市级、县级建立类似的跨部门协调机构。

  二是着力健全数字化智慧化促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多元投入联动机制。持续完善财政支持农业现代化的总体性规划,合理拓宽资金来源;在不增加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智慧农业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予以支持。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尤其是智慧设施农业的信贷贴息试点,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对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围绕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场、融合技术攻关等项目,持续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一揽子设施农业综合险,将温室大棚、智能农机装备与冷链仓储设施纳入保障范围,扩大农业巨灾保险试点覆盖面。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承担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重点项目,并鼓励通过资产证券化、股权转让等方式,盘活项目存量资产,拓宽社会资本进入与退出渠道。

  三是着力实施现代设施农业与智慧农业协同发展工程。立足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数字技术在设施农业不同应用场景中的试点示范、经验总结与改造提升。加大智慧设施园艺技术与装备创新发展,统筹推进大中城市现代设施农业标准化园区、传统优势产区设施农业提档升级、戈壁盐碱地现代设施种植等重点建设项目,试点布局一批数字农业工厂、数字无人农场等智慧农业新业态。注重发掘现代农业的多元价值和多功能性,激发设施农业与智慧农业协同发展新动能。

  四是着力推进前沿数字技术与生物技术、绿色技术的融合创新和联合攻关。瞄准现代农业领域融合性技术的应用前沿,组织一批专业领域的国家级实验室、示范站建立协同创新中心,以场景应用推进联合技术攻关和融合技术创新。聚焦智能温室、立体种养殖、戈壁农业、沙漠农业等领域突出短板和核心技术需求,深化数字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双向融合,加快设施结构、智能装备、农机农艺等方面技术研发与集成配套,强化高效农机、先进智能装备和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智能决策、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创新性应用,促进农业投入品全过程减量、废弃物全量资源化利用、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全产业链拓展现代农业智慧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空间。

  五是着力优化前沿数字技术促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配套支撑体系。加快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慧农业创新体系,加大对智慧跨界技术与农业专业技术研发的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支持设立国家和区域性智慧农业重点实验室,加强基础性长期性观测实验站建设,分阶段分类推进数字技术应用从试验示范走向推广应用。鼓励高等院校尤其是农业类院校围绕数字技术与现代化大农业设立交叉学院或交叉学科,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打破部门化、条块化的智慧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开展“大协同”,促进“大推广”,完善公益性服务体系,发展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市场化智慧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探索建立区域间数字技术研发应用的交流协作机制和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合作联盟机制,加快弥合区域间智慧农业发展鸿沟。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23032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