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信宜市人民法院镇隆人民法庭管辖面积为200多平方公里,辖区内有44个行政村。近年来,镇隆人民法庭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发挥面向基层一线的优势,聚焦民意、民生、民需三大板块打造能动司法新模式,形成了“小法庭”推动“大治理”的乡村治理经验。2022年,“镇隆人民法庭经验”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并被人民网评为“2022乡村振兴创新案例”。
一、以民意为导,强化党建引领,回应乡村治理新期盼
(一)“小走访”促“大调研”,乡村诉源治理顾大局。镇隆人民法庭深入践行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要求,推行面对面、点对点的“小走访”调研,由党支部书记(法庭庭长)带队深入当地群众、企业开展走访座谈,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真需求、发现真问题,推动政策真落实、问题真解决。镇隆人民法庭确定每周一、周五为“诉源治理工作日”,由党支部书记带队进村开展走访调研、普法送法等活动。定期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诉源治理工作情况,列席当地党委、政府会议并积极建言献策,以调研为切入点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二)“小阵地”变“大讲堂”,乡村诉源治理有依托。镇隆人民法庭组建由党支部书记统筹协调、资深党员干警冲锋在前、青年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提升的法治教育宣传团,以法庭为固定阵地、各中小学校园为流动阵地开展“法庭开放日”“送法进校园”等活动。通过重点讲解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相关法律规范的“微课堂”,融入实地参观、互动交流、模拟法庭等“沉浸式”环节,提升青少年主动防范侵害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镇隆人民法庭已成为驻地窦州古城内鲜活的现场普法阵地。
(三)“小岗位”助“办大事”,乡村诉源治理出实招。镇隆人民法庭积极将党建工作与司法服务有机融合,打造党员服务示范岗,充分发挥法庭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在法庭一楼诉讼服务窗口设置党员服务示范岗值班点,实行党员轮岗制,有效落实来访接待、案件查询、材料收转、法律咨询等方面的工作职责。二是将党员服务示范岗“带到”田间地头、企业园区、村(居)委会,由“站岗”党员为当地群众现场答疑解惑、为镇村企业普及合法经营规范、为干部提供法治培训。三是建立“为民办实事”工作清单,围绕镇隆镇建设“特色农业小镇”“旅游经济强镇”目标定位,通过法庭与镇村党建共建制度促进基层治理工作落地落实。
二、以民生为本,深化网格联动,激发定分止争新活力
(一)划分三大管理区块,“网格式”下沉治理资源。一是分区分类登记案件数据。以交通主干道为线将所辖范围划分为三大管理区块,将每个区块按照村(社区)行政界线划为44个单元网格。由法庭员额法官(法庭庭长)统一指导、分配任务,3名法官助理下沉管理区块负责联系对接,制定网格化管理一览表并“挂图上墙”,将案件及纠纷类型分类登记,为妥善审理婚姻家庭、民间借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等本地多发纠纷提供支持。二是按数按需防范矛盾风险。加强对重点群体、重点领域的关注,主动排查风险,妥善化解外省上门女婿离婚等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审慎处理当地涉民宿、游客接待中心等对象的工程质量纠纷、劳资纠纷,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对司法过程中纠纷前端存在的普遍性、趋势性、潜在性风险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组织排查分析与评估,必要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情况、发出预警、提供建议。
(二)创设“3+N”工作方法,“联动式”合力化解纠纷。一是创建网格化管理团队。全面推行“3+N”管理模式,以法庭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和村居网格员为“3”位固定成员,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灵活吸纳镇综治办、司法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调解员等人民调解“N”力量,创建基层解纷工作“一张网”治理格局。2022年以来,镇隆人民法庭统筹推进当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诉前成功调解各类纠纷70余起。二是搭建常态化联动平台。定期与网格内其他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情况,搭建网格合力平台。组建网格联动微信群,对网格内的风险隐患、矛盾纠纷、村民诉求等实行“一格受理、全网联动”。针对辖区内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多发这一现象,镇隆人民法庭会同交警部门、司法所组建交通事故联合化解微信群,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对已经发生的、有成讼风险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进行预警处理,探索此类纠纷的诉前联调、诉前鉴定工作模式,推动纠纷源头高效化解。2022年以来,镇隆人民法庭共召开联席会议6次,收集并联合各村(社区)网格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消除风险隐患100余项,2023年1—5月收到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一审案件数量同比下降77.27%。
三、以民需为主,优化司法惠民,纠纷前端化解见成效
(一)打通平台,融汇调解力量。镇隆人民法庭在辖区镇隆镇、水口镇主导建成2个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试点建成1个村级司法惠民服务站,组织20余名镇(街道)村干部、老党员、网格员等担任联调员,并聘请10余名法官、检察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担任法律服务专家库成员,促进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自成立以来,司法惠民服务中心以其熟悉社情民意、贴近基层一线的独特优势,协助基层开展风险隐患信息收集和矛盾纠纷排查等150余次,分析研判、防范化解群体性涉稳隐患10余批(次)。同时,以司法惠民服务中心为枢纽,全面整合镇(街道)综治中心、妇联、人社、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调解力量,与“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一村(社区)一警一巡防队”、人大代表诉调对接工作室等社会治理平台互联互通,发挥联动调、带动调、同步调的合力效应,累计化解各类诉前纠纷800余件,解决争议标的500余万元。
(二)数字赋能,融入信息支撑。镇隆人民法庭立足新时代矛盾纠纷化解需求,在推进实体诉讼服务窗口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与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线上开通“广东移动微法院”“粤公正”“云上法庭”,配置多元化远程调解平台、自助立案平台等设备,提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缴费、网上阅卷、电子送达等诉讼业务。主动为辖区内司法惠民服务中心提供线上、线下业务指导及诉前调解司法确认、诉中委托调解服务。2022年以来,镇隆人民法庭对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诉前调解案件予以司法确认22件,单案办结用时平均不超过3天,“零成本”快速解纷渠道深受村民欢迎。镇隆人民法庭依托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在未设法庭的乡(镇)加挂设立网上巡回法庭1个,通过网络化信息化联通,在线开庭、调解案件175件,调解成功、撤诉148件,在村民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即可定分止争。
(三)突出优势,融合普法资源。镇隆人民法庭聚焦婚姻家庭、邻里关系、人身损害赔偿等涉及民生领域的纠纷,主动挖掘涉“三农”典型案例,统一采编后投放到辖区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并向辖区各村村委会赠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案说法案例选编》等600多册,方便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从源头防范法律风险,受到群众广泛好评。积极推行巡回审判模式,就地审理婚姻家庭纠纷、邻里关系纠纷等易发多发案件,2022年以来开展就地开庭、巡回审判、庭审观摩、以案释法200余场(次),推动“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将普法教育融入治理实践。
(本文系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