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激活闲置农房资源
时间:2024-04-19 14:15:21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殷宇超 徐 曼 陈 俊 字号:【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高度重视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通过分步实施,梯度推进,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使用权,撬动城乡资源要素有效对接、双向流动,全方位激活经营主体、要素市场,吸引工商资本、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农村新业态,激发美丽经济发展新活力,拓展共同富裕新路径。

  一、宁波市闲置农房盘活现状

  宁波市共有2151个行政村和267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房资源底数庞大。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房闲置数量不断增加,全市目前已登记的闲置农房相关信息超过1万条。近年来,宁波市大力推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改革,鼓励各区(县、市)因地制宜探索盘活闲置农房资源,从县、乡镇试点梯度探索、逐步推进到全面铺开,各地积极创新举措,通过建立闲置农房数字化资源库、规范产权流转交易行为等实施“闲置农房+”行动,有效拓展乡村发展新空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3年全市共计盘活闲置农房3900宗,建筑面积44.9万平方米,带动村集体增收超900万元。

  二、闲置农房盘活的典型模式

  (一)“老树开花”,旧村改造焕发新活力。利用村庄改造提升的机会,强化环境整治、完善基础配套,围绕闲置农房及周边可利用的相关资源,依托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打造多产业融合、业态丰富的特色发展项目。

  如,镇海区永旺村借助精品村建设的契机,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有效吸引了社会资本投资。村集体统一承租和提升改造倪家自然村40户、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闲置农房,先后引入宁波慧谷、乡伴文旅等共建单位,形成多元开发运营模式。同时,永旺村以乡村科创、文创产业为特色,将闲置农房与周边荒地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打造了集多彩花海、特色街区、青创公寓、野奢营地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运营项目,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20人,年均吸引游客10万人次。通过盘活村庄闲置资源,发展新兴产业,永旺村村民及村集体收入实现双增长,其中村集体增收超40万元。

  (二)“借船出海”,专业打磨丰富新业态。依托农村现有资源,引入知名高校、企业等专业团队进行调研、评估和谋划,在闲置农房资源开发上引入艺术体验、文化创意等业态,从整村旅游运营的角度出发,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的金名片,让美丽村庄化身美丽经济。

  如,宁海县南溪村引进中国人民大学丛志强教授小裤脚团队,对闲置了近20年、总面积超3000平方米的农房进行改造,用文化赋能的理念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引进专业化团队进行运营管理,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乡村艺术庭院游项目。与此同时,村民通过入股、出租、合作等方式,为游客提供露营烧烤、团建研学等各类特色服务。在项目投入运营的半年多时间里,小院相继举办了温泉露营节、文旅市集、非遗培训、森林温泉茶会、七夕相亲会等共计40场活动,接待人数超过4万人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60万元。

  (三)“合作共赢”,组团开发构建新图景。在全面排摸区域资源的基础上,对片区内可利用的闲置农房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推动项目发展成果由点及面,通过组团式开发加大乡村产业的辐射效应,共享市场红利,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

  如,象山县茅洋乡对区域内可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精准排摸,累计建档入库闲置农房524宗共计45000平方米,结合周边自然资源梳理形成乡域生态资产资源底图。在此基础上围绕“潮隐西海岸、共富样板区”的主题科学编制全域乡村旅游规划,实现闲置农房盘活项目的合理布局。与此同时,项目采用长期租用、合资等开发模式,联合乡域内多个片区组团打造了银洋村、白岩下仙岩风景区、花墙村、管溪十里花溪四大主题景区,并进行统一推广运营,探索出了一条“出租农房拿租金、入股项目拿股金、经营民宿拿现金”的模式,相关农户年租金收入超1万元,村集体年创收超20万元,民宿经营者年收入超35万元。

  (四)“筑巢引凤”,树立品牌营造新优势。由村集体带头对闲置农房进行统一收储,并加强周边资源统筹和规划引导,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资本,统一开发运营,着力打造乡村人文品牌,提升农村旅游资源的附加值,形成规模效应,持续推进共同富裕。

  如,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依托国家4A级景区保国寺、荪湖旅游度假区等农文旅资源,成立鞍山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村内民房收储、招商、出租等工作。通过强村公司带动,鞍山村成功获得青年创业者的青睐,打造了一个近郊乡村工作生活一体化社区——“构城·安山人文聚落”,两年时间里“构城”品牌累计吸引入驻设计、艺术相关类工作室20个,进一步激活了乡村的发展潜力。随着鞍山村人文聚落的影响力不断攀升,咖啡馆、民宿、烘焙店、小酒馆等相关衍生业态不断进入,聚落生态链逐步形成。截至目前,鞍山村共计盘活闲置农房50间,总面积约11500平方米,吸引社会投资约5000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的物业租金超70万元。

  三、闲置农房盘活的经验与启示

  (一)基础工作是闲置农房盘活的根本要素。一是做好闲置农房底数排摸。以村为单位对闲置农房数量、宅基地面积、附属设施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按闲置原因、闲置时间等要素进行分类统计,建立台账,从村级层面摸清农房的闲置现状,探析闲置农房的盘活潜力。二是加快农房确权颁证。本着妥善处理好“一户多宅”等历史遗留问题,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原则,出台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指导意见,全面推进“房地一体”确权登记,为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合理编制村庄规划。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撤并搬迁等发展要求编制与自身相适应的村庄布点规划。根据村庄类别、建设用地使用情况、人口空心化率及“三区三线”划定等实际情况,编制村庄建设边界划定专项规划。

  (二)制度建设是闲置农房盘活的重要保障。一是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出台适度放活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管理办法,制定乡村产业发展、用途负面清单等配套政策,明确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主体和具体路径,规定流转的条件和程序。二是创新农房盘活资金扶持机制。落实市、县两级闲置农房激活利用专项经费,创新财政直补、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此外,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相关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鼓励银行向盘活利用闲置农房的个人及经营实体发放经营性贷款。三是强化市场服务机制。因地制宜设置各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基层交易服务站点,完善闲置农房收储、信息发布、流转交易、政策咨询、房屋评估等服务功能。

  (三)路径创新是闲置农房盘活的高效手段。一是探索发展新兴业态。根据村庄周边特色及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乡村文化、自然风光等独有资源,大力推进乡村休闲、康养、研学等特色化业态,促进闲置农房与周边闲置资源的协同利用。二是引入专业力量。通过开展招商会、推介会等形式引导更多的专业资源参与开发闲置农房项目,适时采取多元股份制合作、职业团队运营等多样化开发操盘模式,有效提升项目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益。三是推进主题化培育。根据市场环境和目标客群的需求明确盘活项目的发展定位,选择有针对性的发展主题,塑造有辨识度的主题IP,并通过网络营销、合作营销等方式提高项目品牌的曝光率和知名度。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