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赋能乡村治理
时间:2024-04-19 14:13:35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陈柄轩 吴春宝 字号:【

  近年来,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东沟镇茅圻村党员余巧牵头创立“余巧工作室”,有效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的需求,2023年更名为“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工作室团队不断发动村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让村民由旁观者变为行动者,并吸纳各方力量和资源,持续改善服务质量,逐步形成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多元协同的共建共治共享服务模式。

  实践探索

  “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以多种途径动员群众加入团队,并构建组织协调机制,使志愿服务顺畅运转起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展服务模式内涵和外延。

  动员群众,夯实团队发展基础。一是组织引领,让党员加入先锋队。茅圻村党支部在开展组织活动时,党支部书记详细介绍“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并发出号召,村里有能力、有威望、有奉献精神的党员纷纷带头加入,常年在村的28名党员全部加入工作室。二是信任感召,让受助者变助人者。一大批受过帮助的群众被志愿者的无私精神所感染,自觉加入到志愿服务中,缓解了志愿队伍人手不足的问题。例如,村民刘家雄经常找余巧帮忙打字、复印,得知志愿服务团队人手不足的事后,便主动提出加入。三是积分激励,让公益精神看得见。工作室团队探索“服务换积分,积分换物品”的积分兑换制度,制定积分兑换细则,对提供志愿服务的群众给予积分奖励,每月28号村民可用积分到工作室兑换物质奖励。

  创设平台,保障团队协调运行。一是设立村湾站点,作为志愿服务的“接受前端”。在工作室团队中推选各个村民小组的村民1人,作为所在村湾的负责人,并将自己家作为“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的村湾站点,村民有需求可第一时间到负责人家中反映情况。负责人根据具体问题,采取相应行动,属于村民可以自己解决的事,对村民进行劝导,完成自我服务;负责人有能力帮忙的事,便出力协助解决,做到“小事不出湾”;负责人无法解决的事,上报到工作室统筹解决。二是建立网格化工作室,作为志愿服务的中间枢纽。在两个网格区域分别建立工作室,由村里网格员常年坐班,汇总整理村湾站点、民情联络员或村民反馈的需求,将需求派发给志愿小组或志愿者,问题解决后收集群众反馈,并将整个服务过程记录存档。三是成立专业分工小组,作为志愿服务的“供给末端”。根据网格管理服务事项、群众高频办理事项和志愿者个人专长,将团队划分为代办小组、代修小组、调解小组、护理小组、宣传小组5个小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整合主体,强化团队服务能力。一是对接政府部门。工作室团队与税务、公安、检察院等政府部门对接,推动政府服务下沉到村。公安系统派出一名交警和一名辅警到茅圻村驻村工作,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群众提供服务。二是引入市场力量。工作室团队与市场主体合作,打造更专业化、品质化的服务产品。根据村民的诉求,与联通公司进行合作,开展了SOS家庭应急救援项目,打造出家庭救援平台和一键呼救手环,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以科技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手段,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健康。

  取得成效

  “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破解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难题,“有事有烦恼,茅圻找巧巧”已成为村民的共识,群众“需有所应、事有所管、忧有所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

  瞄准群众具体需求,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一是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提高。工作室建立了“茅圻村巧巧联系群”,成员有400余人,基本家家户户有人在群,村民可以随时用手机反映需求和问题,节省了时间精力,也为在外务工的村民提供了便利。二是公共服务的专业化增强。工作室的成员有“说得上话”“顶得上”的老干部,也有教师、医生、手艺人、修理工等各行各业的能人,他们在某个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能,为群众提供了诸多专业的解决方案。三是公共服务的精准度提升。工作室团队可针对村民的具体需求,点对点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提供精准服务。

  聚焦群众现实关切,民生问题有效处理。一是村民琐事有人管,邻里关系更融洽。家庭纠纷、村民间日常生活中的小矛盾,在民情联络员等热心群众的引导下,得到有效调解,村民“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意识不断增强。二是自治小事有人办,村庄氛围更和谐。村民自治范畴的小事,或涉及土地、房屋等产权归属的事情,志愿者与村“两委”共同搜集材料,判定事实,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了,村庄氛围变得更加和睦。一位村民建房占用邻居土地,经材料认定后,村民拆除房屋一角,归还给邻居,双方达成和解。三是治理难事有人抓,社会环境更安定。行政相关的大事难事,志愿者了解情况后与村“两委”沟通,通过网格渠道上报乡镇。村庄已多年未发生上访等群体性事件。

  激发群众情感认同,公共精神重新塑造。一是村民生活幸福感持续提升。目前,志愿团队为群众代办帮办各类事项1000余件,上门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服务近2000次。二是村民公益奉献精神有效激发。村民在享受志愿服务中增强了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愿意为村庄的发展和村民的生活尽一份力,群众自发打扫公共卫生、维修公共设施在茅圻村已成为常态。

  经验启示

  社会组织供给乡村公共服务要坚持党的领导,使服务有引领。“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始终突出党建引领的作用,工作室的成立和壮大,以及在全市推广,都是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实现的。自成立之初,村党支部就为工作室提供意见建议和物质支持,广泛发动基层党员担任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带头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社会组织才能实现健康、有序、长远的发展,其服务效能才能充分释放。因此,社会各类组织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建设贯穿于乡村公共服务供给全过程,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统筹优化配置,向普惠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升级。

  社会组织供给乡村公共服务供给要瞄准人民需求,使服务有方向。“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以解决乡村社会的公共服务缺位困境为出发点,紧紧围绕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以“一事一策”的方式,用心用情服务村民,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实践证明,只有使得服务供给与群众实际需求相匹配,才能切实增强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因此,社会组织要着眼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详细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进行服务供给。

  社会组织供给乡村公共服务要发挥多元主体力量,使服务可持续。“巧巧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室”吸纳本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乐于助人的贤人、具备专业技能的能人加入,与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楼宇、社会组织等密切沟通协作,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为工作室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践证明,只有凝聚不同主体的多元力量,社会组织才能不断丰富服务方式和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发展活力。因此,社会组织要加强与政府、市场主体的互动,充分发挥社会志愿和互助机制、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各自优势,共同满足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