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见海阳市农业社会化服务
时间:2024-04-19 14:18:57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胡 辉 字号:【

  春节期间,在赴山东省海阳市探亲之际,笔者围绕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进行了调研。期间,进乡村掌握三农现状,坐炕头拉呱农业生产形势,下地头查勘耕地利用与闲置情况,访主体了解社会化服务做法,并与基层农经人员探讨推动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措施和建议。总的来看,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在海阳较为普遍,“谁来种地”逐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破解的办法之一就是发展社会化服务,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海阳市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但主体发育不健全、财政补贴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

  海阳市三农基本情况

  海阳市位于胶东半岛,隶属于烟台市。全市以低山丘陵为主,其中平原占34%。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心化”和农村人口“非农化”程度较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农业生产以老人为主。一方面,务农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从调研情况来看,基本上村里60多岁是“壮劳力”,70多岁是“主力军”,80多岁还在种地的也大有人在。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外流释放出大量土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承包地流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但小农家庭经营的格局仍未改变。2022年,全市土地流转率在45%左右,但流转到规模经营主体的只占流转面积的26.3%,相当于全市承包耕地面积的12%,大部分土地还在小农户手中。

  由此,农村种地面临一系列问题。一是劳动力不足,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缺失,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老年农户被迫由一年两季改为一年一季;由传统的精耕细作逐渐转向“懒人农业”,能收多少是多少。二是老年农民知识水平有限,对新技术、新设备和市场形势掌握有限,加上种粮收益低,农民也不愿意再花钱加大投入,如何“种好地”成了问题。三是“父辈”农民也陆续退出,随着时间推移,解决“谁来种地”问题越来越迫切。

  解决“谁来种地”和“多种地、种好地、多产粮”等问题必须要依靠农业社会化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经营在相当时期内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力量,要通过周到便利的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这为我们破解“谁来种地”和如何“多种地、种好地、多产粮”问题指明了方向。

  海阳市农经中心的同志表示,“老年农业”在农村很普遍,虽然不能为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农民这个弱势群体的生计问题。可以通过社会化服务帮助老年农民走上现代农业的轨道。近年来,海阳市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蓬勃发展,各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56家、示范家庭农场71家,他们在做好自身生产经营的同时,也积极利用自身优势为小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笔者调研的海阳市京盛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1月,主要为当地小麦、玉米等主要粮油作物提供社会化服务。经过多年的努力,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是服务面积越来越大,服务农户越来越多。从最初服务8个镇街1.9万小农户近3万亩土地,发展到服务12个镇街2.65万小农户近10万亩土地。服务面积和服务对象以每年近2万亩土地和5000户小农户在增长。二是服务能力日益增强,服务内容日益丰富。由最初41位农机手、200台套农机具,发展到80位农机手、300多台套农机具。培养了28名无人机飞手组成的飞防团队。服务内容由最初环节托管向技术集成转变,从单纯的农机作业服务向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转变。三是服务方式更加多元,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以前是直接与小农户签服务合同,现在都是通过村集体,把农户分散的服务需求集中起来,统一签订服务合同,效率高成本低。在2020年之前,服务合同是农户支付托管费,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2020年开始,为了密切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利益分配方式做了调整,即粮食卖出的收入,扣除合同约定的农户保本收益(一般是当地同等地力条件的土地流转费)和约定的托管费之后的利润,合作社和农户对半分。

  问题与建议

  尽管海阳市在推动社会化服务发展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基层也反映了一些问题。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偏少,服务能力不足。据了解,海阳市服务主体名录库中服务主要粮油作物的主体有20家,但年服务能力超过1万亩的只有3家。2023年,全市年服务能力约26.88万亩,不到耕地面积的1/3。此外,烘干服务能力不足,全市有烘干设备的主体只有两家,远远不能满足烘干需求。二是山地丘陵地区服务成本高,服务积极性不高。京盛合作社理事长杨京盛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当地一个农机手工资500元/天,每天能耕种大田500亩,相当于一亩地一块钱的成本,但若耕种梯田只有20亩,成本变成了一亩地25元,很多主体不愿为丘陵山区提供服务。这样的丘陵山区在全国还有很多,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引导市场主体开展服务,让这些地区的农民也能够步入现代农业的轨道,增强获得感。三是财政对社会化服务的补贴对象问题。调研中,有农户提出社会化服务补贴可以直接补给农户,让农户自行购买服务。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与基层经管工作人员进行了探讨,基层经管工作人员担心,由于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补贴不是普惠性的补贴,如果直接补给一部分农户,不但会大大增加政策执行成本,还可能引发基层矛盾。

  基于以上问题,拟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因地施策发展社会化服务。丘陵山区服务供给市场发育不足,要从供给端发力,大力培育服务供给市场,让更多农户享受到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社会化服务。

  二是多措并举规范服务行为。强化行业规范,一手抓服务示范合同文本推广使用,明确服务双方的权利责任;一手抓社会化服务标准制定,双管齐下,避免产生服务纠纷,保护服务双方的利益。

  三是提高财政补贴的质效。在北方平原地区,小麦、玉米等主要粮油作物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服务主体多、成本相对较低,要将推广应用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配套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作为补贴重点,帮助小农户迭代绿色高产种植技术,促进实现大面积提单产。在丘陵山区,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发挥培育主体和市场的作用,调动各类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