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高额彩礼现象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3月8日提请审议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依法遏制高额彩礼,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近年来,一些地方彩礼金额持续走高,很多家庭尤其是农村地区家庭根本难以承受,农村男青年光棍率越来越高。高额彩礼不仅背离了“礼”的初衷,也给对方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给婚姻稳定埋下隐患。对此,中央自2019年起就在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对“天价彩礼”的治理,并在今年年初由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实施“彩礼新规”。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李保平认为,高价彩礼的产生有其现实因素和客观原因。“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婚恋市场普遍呈现出一种男多女少的状态,形成了一种结构性失衡。农村女孩数量稀缺,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彩礼上涨。”
此外,一些“婚姻经纪人”“职业媒人”的推波助澜,也抬高了彩礼价码。“他们受利益驱动,常年活跃于婚恋市场,在男女两方都抽成,只恨彩礼不高。”李保平说,这些婚介的怂恿也导致了彩礼金额居高不下,互相攀比更助长了低俗的婚恋观。
其实,彩礼自古有之,六礼中的“纳征”即相当于现在的彩礼。它本是一种传统婚俗,能够传承至今,有其背后的精神寓意。李保平解释说,彩礼作为一种婚俗礼仪,代表着男方诚心求娶女方的态度以及对女方及其家庭的重视程度,很多家庭也将彩礼作为新家庭的启动资金。“从古至今,彩礼至少可以发挥三方面作用。比如说,男方下聘礼了,实际上就是向社会宣告两个人的婚恋关系已经确定了,具有公示性作用。另外,男方为了迎娶女方,付出了一定成本,也会比不花一分钱更加珍惜这段婚姻,有利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最后,在古代,女孩嫁到男方家,成为了男方家的劳动力,彩礼也相当于对女方家庭的一种补偿。”
李保平认为,只要不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彩礼的存在也未尝不可。但高价彩礼就是异化了,被赋予了太多物质含义,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这就失去了彩礼的本意。在调研基层治理时他发现,高价彩礼日益成为农村青年成家的“绊脚石”,更催生了婚托、骗婚等违法违规行为,不仅不利于幸福家庭建设,也不利于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遏制部分地区天价彩礼,让彩礼归于“礼”。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是从源头出发,改变高价彩礼产生的“土壤”条件。
首先,政府可搭建公益性信息平台,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多交往和婚恋机会,从而减少婚恋市场的不对称状况。
其次,要加强乡村产业发展,尤其是先把县域经济发展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工作,尤其是留住更多的女青年在本地打工,间接减轻因人口流动导致的婚恋市场失衡。“只有农村聚集了更多人气,才能逐渐减轻这种失衡状态。”
最后,对高价彩礼的标准进行认定,及时出台调整优化移风易俗的措施,确保这些措施能够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李保平说,由于彩礼还涉及到个人的私生活,很多时候是一人一事一议,每个地方的彩礼都不一样,不可能全国统一。“我们一般认为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是应该发挥彩礼的功能,让男方付出一定的金钱,有利于维护婚姻的和谐稳定。但是也要依法遏制高额彩礼,禁止以彩礼为名索取财物,让婚姻始于爱、彩礼归于‘礼’。”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