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建设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在人才。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认为,产业要靠人才来干,文化要靠人才来兴,生态要靠人才来美,治理要靠人才来强。尤其是作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生力量的青年人才,他们是乡村振兴事业接续奋斗、赓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吸引更多的青年“新农人”扎根农村,农业基础地位才能更加稳固,共同富裕的脚步才能加快,农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愿景才能实现。
当前,乡村社会现有的人才层次、人才结构和人才规模,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仍有不小差距。欧阳华说,近年来,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包括“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特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苏南地区还通过“第一村书记”等挂职交流渠道,为乡村储备了一些人才。但现实中仍存在一些大学生融入乡村困难、开展工作不易、岗位稳定性偏低等突出问题。欧阳华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一是激励机制不到位。服务乡村一线的青年专干、网格员收入待遇偏低,普遍感觉到工作上“吃苦头”、经济上“没盼头”、政治上“没想头”、身份上“没说头”,难以安心留下。二是成才环境欠佳。当前,一些地方重在“用”、忽视“育”,青年人进入乡村工作后,获得的培训机会较少,长期处于“放电状态”,得不到有效充实。三是专业能力不适配。目前,不少大学毕业生“有学历”“缺能力”,来到乡村后,工作上难以适应。
欧阳华建议,要推动顶层设计,强化政策集成,推动综合施策,进一步优化引才聚才留才环境,力争吸引并将青年人才留在乡村建设乡村。
一是加强政策集成,打破制约束缚的天花板。建议梳理地方编制状况,将编制额度分配向基层一线下沉,探索试点“乡村振兴”专项编制招录计划,定向招录一批扎根农村的优秀村级专干、网格员,同时建立乡村振兴专才编制人员“县管镇聘村用”的新模式,在职级晋升、职称评定上予以优先,特别优秀的要更多予以破格激励,使村级治理人才、农村技术人才能够长期直接服务乡村、进村服务农民。要强化财政提级保障力度,加大对乡村振兴用人方面的财政转移力度,打破“大锅饭”,充分体现“优绩优酬”,稳固发展人才基底。
二是优化服务保障,打通成才成长的便捷道。建议完善乡村青年人才培养工作,适时邀请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进行因材施教、因地施教,持续充电赋能;支持和引导地方建设一批青年“双创”服务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在条件完善的前提下,依托有关高校,设立国家级、省级乡村振兴青年才俊研修基地,进一步拓展眼界胸襟,提升综合素养。应把准青年人留村工作的“急难愁盼”,将青年友好型城市社区、街区建设向中心镇延展,推动医共体、校联体建设,提升中心镇公共基础服务水平,使中心镇成为联结乡村的重要纽带,帮助青年人在中心镇就能实现职住平衡。
三是强化主体培育,打造人才辈出的高产田。建议拓展乡村振兴专项人才计划,在继续推进“乡村医生”“乡村教师”等高考专项招录培育项目的基础上,根据地方乡村振兴产业特色需求,将亟需的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休闲农业、乡村治理等领域涵盖进来,支持引导高等院校开设新农科,特别是要加力推动地方职业技术学校,设置与乡村振兴相关的课程专业,从源头上建立乡村振兴储备人才库。
四是推动身份融入,构筑发挥才智的好渠道。建议强化组织引领,积极发展农村青年党员,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支持返乡大学生、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参与村民委员会选举。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吸纳更多的青年参加村民会议、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支持成立乡贤议事会,引导在外青年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培育农村青年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支持其健康发展,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公益志愿服务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