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治残垣断壁为切入点 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时间:2024-03-27 15:52:05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 王洪东 字号:【

  山东省沂水县许家湖镇位于沂水县城南部,总面积143平方公里,辖86个村、12.9万人。当前,受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向交通便利处集聚等因素影响,农村存有大量闲置房屋、残垣断壁,农民群众存在这样的顾虑:翻建后不住,不划算;拆除的话又担心宅基地被村集体收回。最终只能长期闲置,成为农村环境的“丑点”,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023年以来,许家湖镇紧抓全市“百千工程”推进机遇,将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制图入库”“五好措施”等,因村因地建设游乐场、停车场、小花园、小公园“两场两园”,发展产业,激活沉睡资源焕发民生动能,走出了一条变丑为美、变废为宝、方便群众的“蝶变”之路。

  一、主要做法

  (一)因户施策制定路径,解决群众心头顾虑。残垣断壁整治关键在于摸清群众想法、打消群众顾虑。一是全面摸排,做好信息支撑。在工作推进之初,许家湖镇建立全镇闲置老旧院落数据库一张图,组织全镇包村干部和村干部一起包片摸排、分类统计,全面摸清底数。共摸排闲置老旧院落664处,占地190亩,其中残垣断壁223处、占地70亩,空闲房屋441处、占地120亩,每村每户“制图入库”、动态更新,为后续分批分次盘活利用做好信息支撑。在走访摸排过程中,发放调查问卷1387份,就残垣断壁盘活利用、农村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详细了解群众诉求。经过梳理分析,发现群众诉求主要分为支持拆除利用、就地翻建房屋和无拆除意愿三大类,群众主要顾虑是拆除盘活后自身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分类施策,打消群众顾虑。结合群众诉求,许家湖镇创新制定盘活政策,明确“残垣断壁拆除后,宅基地使用权仍属于群众、所有权仍属于本村集体,即使以后征地拆迁也能享受同等补偿”,充分发动群众应拆即拆、能拆则拆。对于有拆除意愿的户,由村“两委”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现场宣读政策,签订信用合同,做好会议记录;拆除过程中,许家湖镇自然资源部门勘测定界、权属无争议后,拍好“拆除前、拆除中、拆除后”三张照片作为证据,村集体统一实施拆除,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及周边群众现场见证。通过“开好会议、讲好政策、签好合同、做好记录、留好照片”的“五好措施”,充分打消群众顾虑、保障群众利益。对有翻建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农户,帮助其办理相关手续,尽快按规定进行翻建;对于确实无整治意愿的农户,由村“两委”根据村庄整体规划设计,统一进行美化提升。如白家马庄村将一处闲置院落外墙砌平、粉刷加帽,高度约1.4米,本户可在院内种植花卉、蔬菜等,打造成群众自己的“小花园、小菜园”。三是迅速行动,掀起整治氛围。各村根据摸排底数和群众意愿,自行上报拆除任务数量及节点,营造残垣断壁整治的宣传氛围,带动更多群众主动参与配合。镇级统筹调度、压茬推进,每周两次专题调度拆除情况,考核办每天通报进展。仅一个半月时间,拆除残垣断壁450处,面积133亩,超出各村上报任务数48亩。

  (二)因地制宜盘活利用,解决残垣断壁利用问题。对于清理出的地块,按照“宜建则建、公益优先”的原则盘活利用。一是精准制定方案。由各村自主规划残垣断壁改造和盘活方案,镇业务人员全程指导,依据土地性质,经过实地踏勘、反复论证,逐个地块确定盘活用途,实现一村一案、一户一策,确保少投入、易管护、真见效。在“百千工程”推进中,许家湖镇明确了村村都要有排水沟、有沥青路、有景观街、有游乐场、有停车场、有充电桩、有路灯、有管理人员、全面提升村庄卫生室的“八有一提升”工作思路。其中,利用残垣断壁清理腾退地块,建设小型游乐场200处、停车场162处;其余88处腾退地块,结合“绿满沂蒙花满村”全域环境整治行动,建设为小花园、小公园,在整治“丑点”的同时,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村庄发展的红利、诗画家园的靓丽。同时,对于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的老院落进行修缮性保护,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西赵家楼村是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村,村内有历经400年风雨的立村古槐、赵氏古宅,去年整合资金60万元,对闲置的古宅、古槐和围子墙遗址进行修缮保护,打造了村史馆。红石官庄村将建造了50年的村委会旧院,装入该村特有的知青下乡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知青文化馆,闲置老宅变为文化课堂。二是严把施工质量。精心挑选37名镇村干部,系统培训后,组建了2个团队:一个是基础建设团队,重点负责残垣断壁拆除建设,严把质量关、进度关、投入关;一个是文化挖掘团队,主要负责挖掘特色、传承文化、打造亮点。改造中所有的建设内容、文化符号,都是自行设计,也培养了一批懂政策、会设计、能施工、抓落地的“土专家”和新时期乡村建设事业的可为人才。三是建好长效机制。农村基础设施建好更要管好,尤其是通过残垣断壁改建的设施,更加来之不易。许家湖镇充分发挥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作用,组建340人的公益管理团队,分村分片负责村庄公益设施管理维护,确保所有公益工程有人管理。

  (三)精心谋划发展产业,解决经济效益支撑问题。坚持既发展“小产业”又招引“大项目”,做活边角经济。对于较小腾退地块,化零为整,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土地生金。镇内上市企业京普太阳能,无偿使用光伏板为各村停车场搭建停车棚162处,配置充电桩220个,收益与村集体分成,平均每处停车场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000元。“沂蒙花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导群众自主扦插房前屋后月季,合作社统一收购、集中销售;见到效益后,合作社又流转土地200亩,集中扦插培育,亩均年收益可达2万元,有效助力“月季小镇”品牌建设。该合作社正在探索发展花卉种子收购模式,组织群众对村庄内外及自行扦插的各类花卉种子进行收集,合作社统一收购,既自行撒播繁育,也对外销售。每斤花卉种子市场价格可达40~70元,群众每斤可实现30~40元收入。对于较大腾退地块,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运营模式,招引产业项目落地。石屋官庄村利用连片拆除的12处废弃宅基地共2400平方米土地,借助便利交通优势,与当地食品企业合作建设恒温库,彻底解决当地蔬果储存难题,村集体年可增收2万余元。

  二、实施成效

  (一)村容村貌明显提升,美丽乡村更有底色。结合“百千工程”建设,将破旧不堪、长久废弃的残垣断壁改建成休闲广场、小花园等,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实现了“由美到丑”的转变,也消除了潜在安全风险,增强了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如,快堡村将原先村内多处残垣断壁、废弃养殖棚拆除后,建成群众家门口的小花园,一步即是一景。

  (二)基础配套愈发完善,群众幸福更有成色。通过拆除残垣断壁建设停车场、配套充电桩,解决了群众车辆无处停放、电动汽车充电难等问题;游乐场的建设更是让越来越多群众茶余饭后走出家门,村庄重新焕发了活力。小李马庄村废弃地改建的小广场,一到晚上,群众三五成群、聊天跳舞,也吸引周边村的群众前来休闲娱乐。

  (三)增收途径越走越宽,产业发展更有特色。通过将空闲、弃置的宅基地变成了一个个发展项目,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带动村庄和群众“双增收”。截至目前,许家湖镇共计利用废弃宅基地,发展恒温库、花卉基地、暖心食堂等大小项目10个,村集体增收70万元。

  三、几点启示

  (一)实事求是摸清群众想法至关重要。许家湖镇在残垣断壁整治之初,第一件事就是摸清群众想法,围绕群众关切的利益问题、权属问题等,针对性明确了“开好会议、读好政策、签好合同、做好记录、留好照片”等“五好措施”,因户施策确定盘活整治路径,得到了群众的充分支持。累计有46户群众在各村确定整治任务后,主动申请加入整治计划。

  (二)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至关重要。一切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为群众解愁盼、办实事,是许家湖镇工作得到群众认可支持的关键。通过建设老少皆宜的游乐场,解决了群众无处玩耍的问题;建设停车场、配置充电桩,解决农村车辆无处停放、电动车充电难等问题,用一件件“小项目”的完成,解决了一系列民生“大问题”,将实事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有15名在外老乡将闲置宅基地捐赠给村集体。

  (三)赢得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至关重要。在残垣断壁拆除过程中,各村干部向群众详细讲解上级各部门对于村庄宅基地管理要求,宣传残垣断壁拆除的相关政策,打消群众顾虑;同时通过一个个民生项目的建成,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村庄发展的红利,更加发自内心地拥护村干部、支持村庄工作。

  四、工作建议

  闲置宅基地盘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需要在坚守改革底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创新,形成新的体制机制,既要增强自身发展动力,又要借助外力,吸引外部资本要素注入乡村。

  (一)加快推进闲置农房摸底调查工作。在协调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共享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数据的基础上,持续开展闲置宅基地数量及闲置宅基地面积的排查工作,要以村为单位,按闲置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建立台账,从村级层面摸清农房的闲置现状和闲置原因,为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打好基础。

  (二)探索“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坚持“一户一策,分类处理”的原则,通过“四议两公开”方式民主商议制定盘活方案,采取“转让、出租、入股、合作、复垦”等方式盘活闲置宅基地,建设民宿、车间、村史馆、文化广场,促进闲置宅基地资源高效利用,带动全县农村形成新风貌、新产业、新生态。

  (三)强化政府服务和配套。盘活闲置宅基地离不开政府支持。政府既要做好乡村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还要以项目助推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通过集成政策、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推动资源联调联动、数据共建共享,释放宅基地改革政策红利,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水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