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集体增收新视野探索共同富裕的“杭州经验”
时间:2024-03-27 15:43:14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唐利群 吴 媛 华永新 字号:【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文件,创新了“定制化”招商、“公司化”经营、“联合体”运作、“项目化”带动等4种基本模式,助推乡村共富驶入“快车道”。2023年,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96.7亿元、经营性收入154.3亿元,东部地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0万元。

  基本模式

  聚焦共同富裕“三农”短板,促进农民增收,破解城乡、地区、收入“三大差距”等重点,积极探索实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围绕“怎么引进来”,创新“定制化”招商模式,助推共富“增源”。一是坚持市场化导向。创新“下乡企业轻资产+村集体适度重资产+村民存量资产轻重结合”定制化招商模式,实现企业、村集体、村民三者共赢。村集体立足市场需求,结合村庄特色,确定主导产业,通过整合现有政策与资金,精准匹配下乡企业,找好集体存量物业或建设用地,“适度重资产”建设定制化物业和环境,推动项目落地,实现企业“轻资产”入驻;村民通过就业,出租闲置土地、房屋等资产资源,实现 “存量资产轻重结合”,有利于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二是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注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加大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力度,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创新农民权益实现机制。

  围绕“怎么干起来”,创新“公司化”经营模式,助推共富“扩面”。一是创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村民”模式。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承揽农村小微工程、参与村落景区运营,实现村集体、村民增收。二是全面推广“强村公司”典型模式。激活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和资源,顺势导入国有资本和市场资源,在确保农村集体控股的前提下,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能力。通过公司化运营,发挥农村能工巧匠与劳动力成本低优势,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村民增收。

  围绕“怎么强起来”,创新“联合体”运作模式,助推共富“增效”。一是创新“镇+联合体+村”模式。依托资产资源、产业、公共服务设施等优势,联合相邻若干个行政村,组建“共同富裕”联合体,采取先富带后富的方式抱团发展。二是全面推广“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典型模式。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通过组团、联盟、联合等模式,将村级扶持资金、帮扶资金和宅基地复垦、腾退“低小散”的建设用地指标等资源,集中配置到条件相对优越的“飞地”,联合建设可持续发展项目,实现固定返利或股份分红,共享生产经营发展成果。无资源优势偏远山区村,抱团发展异地物业经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共富。建德市乾潭镇安仁村等6个村组建安仁联合体,成立安民富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探索联合“土地银行”建设,目前已实现“土地银行”存储3700余亩,招商引资30余批次,成功招引草莓产业园、漫溪栖轻生活度假区等产业项目,总投资11亿元。

  围绕“怎么富起来”,创新“项目化”带动模式,助推共富“提质”。一是创新“政府+企业+村+村民”组合经营模式,根据当地产业布局,规划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具有较强带动力、辐射力、影响力的项目,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富阳区新登镇引进乡贤回乡投资8000余万元,村民自愿入股200万元,共同建设杭州小六石乐园,实现营收3000余万元,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村民实现每年分红。二是协同发展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绿色康养、文化创意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布局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全产业链利益共享机制,有效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和收入增加。萧山区瓜沥镇航民村坚持传承“集体共富”的基因,推行集体控股、量化股权,将村集体49%的股权量化到村民、职工和经营管理骨干,每年村民人均股权分红18000元,村民人均占有净资产360万元。三是坚持数智创富。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完善“浙农经管”“浙农富裕”“农房盘活”等应用,加快建立市县贯通的帮农促富治理和服务体系。全市175个涉农镇街、2380个经济合作社实现“三资”管理数字化全覆盖,助推了农村集体资产实时监管和保值增值。建德市“数智草莓”场景,搭建起“1+6+N管理服务架构”,打造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年产值达40亿元,还列入了全省数字经济多跨场景重大应用“一本账”。

  经验启示

  从杭州市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实践来看,破解乡村发展困局,促进乡村共同富裕应从市级加强统筹、区县错位发展、镇村因地制宜、主体踊跃参与四个方面下功夫,重点抓好以下“四个干”。

  市级加强统筹,领着干。一是充分发挥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并将工作任务细化到各区、县(市),实行差异化发展和考核。二是组织制定“一村一策”计划,对行政村经营性收入项目进行梳理分析,编制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指南,总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指导集体经济组织拓宽增收渠道。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驾驶舱”,摸清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情况,完善线上线下结合的农村资产资源交易系统,推动农村资产资源与社会资本需求的有效对接。四是总结发展经验,编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案例选编,供各地学习借鉴。五是激励干部队伍,将村干部集体经济增收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年终奖励挂钩,对集体经济工作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行政奖励。

  区县错位发展,比着干。各区县要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对于近郊各区、县(市),聚焦多途径盘活资产资源,激活内生发展动力。紧盯“用地瓶颈”,鼓励以镇域为单位抱团发展,支持村集体盘活闲置资产、新建改建经营性资产。对于交通相对偏远、村级资产资源相对匮乏的西部山区,重点在于加大抱团发展力度,打造新型帮扶共同体。

  镇村因地制宜,想着干。各镇村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县)两级部署要求,结合当地特色,真抓实干。一要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对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工作的领导作用,指导村集体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要坚持要素优先。在用地保障上,提升用地包容度,每年设立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择优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构建各具地域特征、产业特色和人文特质的新时代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培育可复制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品牌。三要坚持产业“造血”。整合资产资源,推动农产品种植与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落地。

  各类主体踊跃参与,争着干。一是撬动社会资本,提升注入精准度。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转向农村,与村集体合作发展乡村产业。各地要发挥公共财政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多渠道增加建设投入,积极探索政府、金融、企业多方合作模式。二是抓好人才招引,提升引育力度。健全“两进两回”长效机制,联动实施农民素质提升、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农创客培育等工程,健全“事业留人、平台留人、政策留人、服务留人”机制。广开渠道招贤纳才,以高薪福利、优惠政策、专项奖励的方式吸引更多社会人才参与村集体经济建设,试行“同城同待遇”机制,吸引城市青年和创业人员进村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