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石嘴山作为”
时间:2024-03-27 15:39:15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董明华 字号:【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紧紧围绕农村产权“确权、赋权、活权、保权”,统筹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着力破解农村资源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额达66.87亿元,其中:农村产权抵押贷款2.8万笔19.17亿元,产权退出转让交易2474户3.38亿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161宗1.14亿元,土地流转交易26.61亿元。

  一、主要做法

  (一)确权赋能,推动农村产权应确尽确。一是确实权。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为农户和经营主体颁发了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设施农业用地使用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动产权等权证,全市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范围已扩大至13项,农村各类产权实现了应确尽确。二是抓产改。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95个,将村委会代行的集体经济管理职能剥离出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等职能,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三是赋权能。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退出补偿暂行办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文件,构建起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赋予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等各类产权抵押、流转、退出等权能,为农村产权入场交易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深化改革,加大土地资源盘活力度。一是推动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制定出台了《工商资本租赁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准入监管暂行办法》,建立了经营主体准入、监管、考评、扶持、退出机制,严格规范土地流转程序,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2.14万亩,土地经营权有效放活,土地潜能进一步释放。二是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闲置房地资源。实施平罗县新一轮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建立“超占有偿使用、转让政府补贴、审批县域统筹、新增多元保障”的宅基地管理制度,创新推出“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文物保护+”等多种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模式,累计腾退闲置建设用地5000亩、复垦耕地1206亩,复垦后的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使用。三是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实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出租)的权利人,采取“直接入市、调整入市、优先入市、整治入市”四种方式,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累计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161宗1588亩,成交总额1.14亿元,村集体分享增值收益3893万元。

  (三)搭建平台,健全产权流转交易体系。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全市成立3个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设立22个乡镇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配备195个专(兼)职村级农村产权流转信息服务员,构建起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三级服务体系,就近为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提供产权交易、信息咨询、资产评估、抵押融资等服务。二是搭建信息平台。探索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互联网+”服务模式,在通过手机App实现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申请、审批、办理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将土地经营权等十大涉农产权纳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线上交易。交易全程可留痕、可追溯、可监督,实现“信息全覆盖、农民少跑路”,满足了农民和经营主体多元化需要。三是完善交易规则。制定《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则》等制度和规范性文本,进一步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行为,打造运作规范、运转高效、模式先进、品种齐全、风险可控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模式,确保流转交易规范、合法、公平、公正,解决了农村集体土地等产权私下流转交易不规范、集体资产流失、矛盾纠纷突出等问题。

  (四)创新服务,提升农业支持保护水平。一是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范围。在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补贴险种的基础上,市财政强化对特色产业的支持保护力度,新增了西瓜、苜蓿等2个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品种增加到16个,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有效保障了农业再生产能力。二是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银行保险机构通过网点建设、布设自助机具、流动金融服务等方式实现了195个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切实满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金融需求。银行机构成立了涉农领域金融服务专业团队,从授信审批流程、人员配备、考核激励方面都给予了相应倾斜。三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设立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风险防范基金,加快推动“土地贷”“大棚贷”“农机贷”“奶牛活体贷”等金融产品创新,推进“订单农业+保险+期货+融资”试点,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下乡进村。截至目前,累计办理农村各类产权抵押贷款2.8万笔19.17亿元,为农户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取得成效

  (一)促进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村产权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流转交易,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头闸镇西永惠村流转村民承包地1000余亩,按照“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建设高标准瓜菜杂交制种示范园区,带动全镇发展制种产业,制种面积达2万余亩。西永惠村被列为石嘴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制种核心区,制种产业已成为该镇特色优势产业。高庄乡东风村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产业基础,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用于仓储物流园和牛羊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有力推动该村物流产业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二)增强了农村社会吸引力。通过畅通土地资源要素渠道,放活土地使用权,实现以地留人,有力推动产业落地、农业转型及融合发展。宁夏瑞丰源牧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农业设施使用证抵押获得1500万元贷款,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完善智能化挤奶设施,带动了河东地区现代化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平罗县军瑞农副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交易取得灵沙乡灵沙村11.6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50年的使用权,先后投资500万元建设加工车间,购置粮食烘干塔等设施,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带动了农民集体双增收。通过一系列改革落地见效,农村“死”资源变成“活”资本,农民和村集体享有更多的财产权利,有力促进了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陶乐镇庙庙湖村和红崖子乡红瑞村生态移民区79.86亩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就地入市,村集体获得了56.24万元土地增值收益(庙庙湖村30.11万元、红瑞村26.13万元),村集体经济取得“第一桶金”,同时以土地资源吸引2家服装加工企业落户建厂,带动1500名移民群众就业,移民年均增收2.5万元,实现了产业精准扶贫。惠农区红果子镇以发展全域旅游为契机,通过对村中闲置房地进行提升改造,引进10家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打造29家特色旅游民宿,丰富了大地天香旅游景区产业业态。

  (四)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农村产权交易,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增加了农村土地资产价值,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乡村治理、乡村建设“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的难题。通伏乡通城村通过集中收储复垦农田周围58户农民的闲置房地,清理腾退土地152亩,将其中30亩土地通过调整入市的方式出让给绿康林家庭农场,村集体以获得的53万元土地增值收益用于乡村建设,着力发展稻渔(蟹)产业综合体,昔日萧条破败的“空心”村庄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如今已发展成为稻菽千重浪的美丽田园。姚伏镇通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累计整治退出闲置房地779宗,清理腾退建设用地467亩,重新高标准规划建设生态宜居村庄,逐步改善农民居住质量和生活水平,努力实现城乡群众生活同质化。

  三、对策建议

  (一)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自治区层面可研究出台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按照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区、市、县等互联互通的农村产权信息应用平台,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探索组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联盟,增进相关组织与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信息共享,逐步形成上下贯通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

  (二)加快农村各类产权确权赋权活权进度。巩固承包地确权成果,加快推进各项权能的管理与运用。推进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落实落地,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日常服务管理机制。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进一步明晰集体资产所有权归属,探索建立兼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调节机制。

  (三)重点抓好平罗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大力支持平罗县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探索健全交易体系、完善交易规则、加强风险防控、强化监督管理的有效路径,适时开展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活动,推广可看、可学、可复制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发展路径模式。建议自治区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示范场创建活动,并给予相应资金支持,提高县区规范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发展质量。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