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德州探索
时间:2024-12-16 14:50:35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朱 杰 宋冉冉 岳培蕾 字号:【

  山东省德州市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传统农业大市,耕地面积960多万亩,土地资源丰富且成方连片,适度规模经营有基础、有优势。自2016年开始,德州市探索开展农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工作,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2017年8月开始由点到面、全面推行,不断丰富领办类型,创新发展模式。截至2023年年底,村党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合作组织2030个,入社农户总数26.43万户,实现了农民、村集体“双增收”,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双增强”。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支部引领,“一主多元”组织村民抱团发展。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政策解读、成本核算、收入对比等方式,组织村民以土地承包权入股,一般一亩地为一股,进社自愿、退社自由,退出的保留原地,不改变土地用途和承包关系。坚持“支部主导、群众自愿、风险共担、集体增收”四个原则,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先行推开,成熟一批,推行一批,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以产业为突破口,推行多元化发展,因地制宜支持、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988家,占比48.67%;领办生产经营型合作社735家,占比36.21%;领办服务(劳务)型合作社267家,占比13.15%;领办综合类合作社40家,占比1.97%。在实际发展中,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要素整合、自主经营模式;“党支部+合作社+服务”,统购统销、精准服务模式;“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强企带动、融合发展模式;“党支部+合作社+资本”,撬动资源、反哺农村模式;“党支部+合作社+能人”,发展产业、引领带动模式;“党支部+联合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抱团取暖、共同富裕模式;多层次、全方位联合合作,引领小农户共同发展。

  (二)强化要素集成,“多方联动”激活农村资产潜力。出资方式上,深入挖掘农村要素,以土地经营权作价出资入股、以资金入股、以资产入股、以大型农机具资产要素入股,多种方式激发发展活力。政策引领上,市、县相继印发《关于深化土地托管服务促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扩面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等,整合资源要素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政治作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以多种形式的租赁经营、入股经营和合作经营,助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高效发展。金融支持上,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体系,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充分认识当前农业经营的实际困难,优先支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利息补贴方面,市、县财政按照1︰1的比例进行贴息;在担保费补贴方面,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按不超过0.5%的比例给予补贴。辅导服务上,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为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给予业务指导、政策咨询、财务会计辅导和服务。风险保障上,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叠加,遇到涝、旱、风、雹等重大自然灾害、农作物大幅减产或绝收时,维持保底收益;遇到市场价格大幅下滑时,村集体和入股村民共同承担风险。

  (三)强化规模效益,“延链补链”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合作社实行种子、肥料、农药等“统购”,耕种、灌溉、防治、收割等“统管”,农产品“统销”,把组织优势、规模优势、公司化运营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一是降本增效。通过合作社规模化经营,以批发价团购农资产品,实行大型机械连片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每亩每年生产成本降低100元左右;通过统一种植高产优质品种,避免不同品种混杂影响,每亩每年增收90元左右。二是多方增收。合作社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外出打工经商人员播种、收获季节不用再赶回来管地里的活儿,每人每年能节省误工费和路费1000元左右;留守老人、妇女等人员有的从事养殖、加工项目,有的到合作社打工挣“双份钱”;农机手带机入社,通过参与合作社对外托管服务,每年平均增收3万元以上;村集体通过整理沟、渠、埂、路等边角土地,盘活农机设施设备等存量资产,以集体资产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实现村级增收。三是产业融合。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由最初单一土地股份合作社拓展到涵盖农、林、牧、渔及相关服务行业,由一产逐步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前端集合资源要素,中间规模化管理,最后加工销售整合,让产品从“种”到“卖”形成完整链条,拓展合作社产品的价值空间,进一步提升效益。

  二、取得成效

  (一)实现了富民强村。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深挖村庄资源潜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规模化经营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带动村庄发展。如德州市陵城区汇德种植专业合作社,围绕“规模化种植、现代化管理、品牌化销售”发展思路,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模式,将960亩土地成方连片统一经营,通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农业品牌、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延伸产业链条,探索了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合作社从2018年的每亩分红900元、集体增收20万元,发展到现在每亩分红1100元、集体增收超过100万元,实现了“支部领办、党员先锋、集体增收、群众受益”的良好成果。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向村集体分配的盈余连年增加。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陵城区边临镇西于架村将合作社分红资金全部用于乡村建设,村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荣获“山东省森林村居”“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二)优化了乡村治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带来组织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以基层农村组织为依托,通过合作社这个纽带把农民组织起来,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力提升组织力。服务功能的增强赢得了民心,村干部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村民有事能找到人、困难有人帮,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如齐河县刘桥乡年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党支部引领下,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节节攀升,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村级工作运转有了可靠保障。近年来,平原县王凤楼镇西杨村先后投入22万元,实施农田电力灌溉设施建设、文体小广场建设、村内环境整治、村巷硬化等村庄改貌提升工程,购置音箱、锣鼓,组建广场舞、秧歌队、锣鼓队,打造“情满西杨”幸福食堂,解决村内高龄老人吃饭问题,群众业余生活日益丰富,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三)促进了产业振兴。随着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持续深化,乡村产业振兴有了积极变化,许多合作社寻求突破,主动对接“农字号”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引入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收入大幅提高。如平原县王凤楼镇柴庙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经营过程中打破传统种植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合作社从单一的粮食种植模式,逐渐发展为“粮食+养殖+蔬菜大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与登海道吉种业公司签订长期良种种植试验协议,每年获良种试验费8万多元;发展设施农业,建设14个大棚,种植礼品西瓜、西红柿等特色果品、蔬菜,注册“菜佳妙”商标,一个蔬菜大棚年收益在10万元左右; 建造牛棚并养殖25头黄牛,助力村集体增收2.5万元,目前黄牛已增加到40头,农作物秸秆供黄牛养殖使用,黄牛养殖产生的粪便再经过腐熟被用于蔬菜大棚,提高资源利用率,打造“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发展现代化,开拓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