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充分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推进机制,持续擦亮“枫桥经验”“后陈经验”“小微权力清单”等治理“金名片”,持续完善党建统领、“三治”结合、数智赋能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一、推进党建统领网格治理,夯实治理根基
一是筑强村级战斗堡垒。制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二十条”,开展“红色根脉强基”示范创评。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推动每个村储备不少于2名主职后备人才。二是做实网格治理底座。全省调整优化网格8.5万个,细化微网格45万个,充实配强网格工作力量84.5万人。强化矛盾化解、风险排查等8项网格职责,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矛盾不上交。三是深化村社减负赋能。把摘牌子和减负担结合起来,制定《村级组织挂牌“白名单”》《网格职责清单和网格员事务清单》,设立100个村社减负监测点,全省村社组织累计摘牌27.03万块,制度下墙31.42万个。
二、完善“三治”结合治理体系,激发治理活力
一是以自治化解矛盾。持续迭代“枫桥经验”“后陈经验”等一批治理模式,全面推行“村民说事”“民主恳谈”,构建“说、议、办、评”闭环运行的村级自治模式。充分发挥村级人民调解员作用,矛盾纠纷90%以上化解在县以下,全省农村调委会年调解案件20余万件。二是以法治定分止争。推广“法治驿站”、共享法庭等实践经验。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县级以上民主法治村占比90%以上。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专项行动,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三是以德治春风化雨。推广运用“积分制”,为行为规范立标尺、新风良俗加分值,“积分制”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3%。广泛开展“村晚”“村歌”“村运”和“浙里乡村健康跑”等活动,打造乡村文体新品牌。建强乡村文化阵地,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文化礼堂全覆盖。
三、加强数智赋能整体智治,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推动数智资源普惠共享。加强农村数字新基建,行政村5G通达率100%。推进养老、医疗、教育等智慧场景落地乡村,年底前建成乡村数智生活馆400个,15个县(市、区)开展乡村数智生活馆整县制建设。实施乡村数字人才培育工程,培训万名乡村数字化人才。二是推动数字乡村扩面提质。创建全国唯一数字乡村引领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数字乡村建设规范》,4个市32个县(市、区)开展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三是推动应用场景实战实效。构建“乡村大脑+浙农应用+浙农码”体系,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网的“浙农经管”应用,承载全省23345个村社“三资”管理和“三务”公开。“浙农码”拓展乡村治理渠道,日均赋码量达到50万次以上。
四、深化移风易俗创新实践,培育文明乡风
一是“瘦身菜单”推进精准减负。整治婚丧喜宴大操大办,因地制宜制订遵循“定员、降标、减菜、控量、弃烟”标准。象山县创新推出“四季菜单”,每个季节推荐4个农家菜单,农户办酒宴席费用每桌降到千元以下。二是“礼堂摆宴”打造新风阵地。用好乡村文化礼堂阵地,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桐乡市建设“家宴礼堂”数字化平台,构建从预约到评价的闭环流程,礼堂办酒建档率达到100%,农户的宴请花费从原来的平均20多万元缩减到10万元以内。三是“村规民约”促进化风成俗。开展村规民约制修订活动,以办酒不铺张为切入点,倡导婚事新办、节庆俭办,变“软要求”为“硬约束”。擦亮“浙里好家风”品牌,推动新型婚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