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带头扛起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责任,着力践行“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定期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座谈会,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治理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实际创新乡村治理实践,合力谱写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安徽篇章。
一是创新基层党建路径,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乡村治理的主心骨。基层党建工作做实了是生产力、做强了是竞争力、做细了是凝聚力。安徽省抓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两个关键”,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连续23年9轮次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招引能人返乡、大学生回乡,选优配强“领头雁”,实施支部建设提升行动,推广“星级支部”创评等分类管理经验,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实施“铸魂赋能强基”工程,注重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在思想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在能力上增强引领发展的本领。2023年冬2024年春,全省冬训春训农村党员9900多场次、79万多人次,通过安徽干部教育在线等载体覆盖农村党员190多万人。创新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开发信用评级结果运用场景,推动信息生信用、信用变资源、资源促发展,实现农民群众有实惠、普惠金融有发展、基层组织有加强、乡村产业有振兴、乡村治理有提升的多赢局面。截至目前,共为100多万户(个)信用主体授信超过1000亿元,累计给予近200万信用户兑换信用积分1亿多分,物品价值3000多万元。
二是搭建民声呼应平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改进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安徽从重视“民声”做起。2023年3月,省委部署开展民声呼应工作,创办《民声呼应》专刊,整合群众诉求,搭建群众诉求到领导案头的“直通桥梁”。以“统一归集诉求、分流交办核处、统一回复结果、及时督查跟踪”的工作闭环,促进形成“快受理、快核查、快处置、快整改、快报告、快回访”的良性循环。同时,省“两办”还联合省纪委监委建立信息共享、协同督办、提级查办、定期会商、线索移交、通报警示等6项责任倒查机制,做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2024年3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民生工作大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民声呼应工作体系更大力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构建省级总统揽、广泛集民声、快速解难题、跟踪抓督办、源头大治理5方面工作机制,推动“民声呼应”工作平台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群众合理诉求不论大事小事都有人听、有人问、有人管、有人抓,在全省成为常态。截至目前,全省各级《民声呼应》载体刊载群众诉求4.45万个,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4.35万个,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成为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生动实践。
三是聚焦乡村治理重点,以移风易俗“小切口”做好乡风文明大文章。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主抓手,鼓励和引导各地,特别是县乡两级,将善治的基本逻辑与当地自然禀赋、文化传统、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相结合,探索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治理之道。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皖北“一杯茶”、皖中“六尺巷”、皖南“作退一步想”为代表的独具安徽特色“徽风皖韵”乡村治理品牌。充分发挥农村社会乡土本色和道德约束作用,推动村级制定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发掘推广绩溪“三步四和”工作法,通过家训培树良好家风,带动淳朴乡风民风。持续关注婚丧嫁娶中的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问题,通过一年多的专项治理,已在全省面上形成新办、简办的基本风尚。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