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江苏省扬州市专注于新农人的培育,针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阻碍新农人发展壮大的堵点,集思广益,多方式多渠道帮助疏通解决。
案例一:规模服务受限,老新结对实现良性发展
【背景资料】王雨森,1996年生,2018年大学毕业后,返乡跟随父亲务农,成立了宝应县雨森家庭农场。2022年王雨森获得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发展堵点:创业过程中,王雨森坚持把“智慧农业”的发展理念摆在首位,在稻麦生产上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努力实现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在农业农村部门专家指导下,王雨森与周边志同道合的青年人成立团队,把“绿色、先进、生态”作为种植理念,选用镇麦12号强筋小麦品种和南粳5718、南粳9108等优质品种,选择易于稳产、高产的机插秧栽培方式,采用无人机精准定量施肥和喷洒农药,实现提质增产双丰收。由于都是青年人,缺乏经验的他们在管理、服务等方面遇到了难题,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扩大规模,如何让购买的机械得到最大化利用,如何更快地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这些问题让王雨森深感心力交瘁。
解决方式:扬州市农业农村局的干部得知此事后,比对了全市所有的示范家庭农场案例,找出了与雨森家庭农场类似的仪征市金泉家庭农场。该农场是一家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生态种植、生产加工、装备维修、农资配送等于一体的专业化农场,也是江苏省首批获得“省级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的单位之一。农场土地面积1054亩,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无论是智慧种田还是社会化服务,金泉家庭农场都走在了前列。扬州市农业农村局请农场主金泉当王雨森的“师傅”,对如何借力智慧机械开展规模服务进行指点。在金师傅的指导下,王雨森理顺了自家农场生产和服务周边农户的关系,对生产团队进行了分工,在确保自身生产经营顺畅的基础上,对周边的种植大户进行耕种管收全程托管服务。不仅解决了种植大户在农忙时节找农机难、作业质量差等问题,还为他们提供粮食生产定制化解决方案,并将现代农业种植理念和技术不断植入农户心中。王雨森团队先后购进2台插秧机、1台收割机、5台无人植保机,探索全程机械化种粮。服务面积也从起初的350亩扩大到2000亩。
案例二:临时用工短缺,带动农户实现共同富裕
【背景资料】彭路清,1987年生,大学毕业后与丈夫李国伟来扬州种植花卉,2017-2020年先后引进上千种小众切花品种进行种植,最终选定30个品种大批量推广。2021年获得江苏省共青团“创青春”江苏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同年成立言蹊家庭农场,2022年成立扬州言蹊花卉园艺有限公司。
发展堵点:在发展初期,为了选定规模种植的鲜切花品种,言蹊家庭农场引进了上千个品种,在最终选定30个珍稀高端的品种后,彭路清流转了410亩土地建设花卉种植大棚,开始大规模种植小众鲜切花。由于选品的角度独特,言蹊家庭农场生产的鲜切花品类多,品质高,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很快,彭路清就发现用工人手严重不足,种植量也远远不够订单的需求,供不应求直接制约了言蹊家庭农场的进一步发展。
解决方式:通过多次实地沟通,咨询问讯,农业农村部门的工作人员引导彭路清在当地农户中寻找临时工人,尽可能地吸收周边留守妇女、老人就业。同时利用农户田间地头的边角地块进行培植,彭路清安排技术工人上门指导,并对培育成功的花卉进行收购。通过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搭线,彭路清和周边几个村进行了接洽,与村合作社以及周边农户达成合作协议,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了周边30家农户、村集体和合作社1000人次种花致富。灵活的用工方式既解决了用工难用工贵的难题,也额外增加了周边农户的务工收入,言蹊家庭农场的年产值达到了2000万元,言蹊花卉一跃成为华中地区排名前列的知名花企。在近两年里,彭路清除注册相关公司之外,还成立了花艺培训学校、品牌概念馆、花园餐厅、户外花园科普展示中心等,实现花卉与文旅深度融合,为花卉农旅发展注入新动能。更为可喜的是,彭路清的创业经历,吸引了当地很多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的思路,也为政府服务新农人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案例三:产业发展单一,联合扩展实现双方共赢
【背景资料】王西伟,1990年9月生,2018年回乡成立扬州金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聘请东北米机作业团队,建设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ERP管理系统、水稻检测室及大米检测室。从原粮种植供应、加工、存储、销售,整道工艺形成产业化、标准化运作模式,逐渐成长为以粮食种植、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王西伟个人获评农业农村部“2021年度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江苏省首届“苏米工匠”、扬州市“十佳高素质农民”、扬州市“青年农民创业之星”等称号。
发展堵点:王西伟联合博商管理科学研究学院,用近一年的时间进行市场调研,最终确定打响自家“蘇扬”品牌,专做“当季米”。通过改进加工工艺,完善硬件设施,王西伟以人才和技术保障为基础,陆续推出了“蘇扬·当季米”“蘇扬·食米家”“蘇扬·极鲜”三大主系列26支单品,单价覆盖3元~60元/斤。2021年蘇扬·极鲜上市,作为单价超10元的高端大米产品,一上市就取得了单月800万元的销售额。然而,王西伟却希望能够以此为起点,如何进行产业拓展成为他处处留心、时时思考的问题。
解决方式: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扬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新农人论坛交流会上,王西伟认识了同样来自江都区的扬州市廷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翟飞,一位1989年出生的研究生“新农人”,年龄相仿的二人在会场进行了交流,大家都发现在生产成本等方面已经做到了极致,也遇到了“瓶颈”,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是两人共同的追求。在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王西伟和翟飞通过不断地沟通协商,决定联合发展,共同做大做强。2022年4月,王西伟牵头其他7家公司成立“欣苏农”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相较传统稻米产业化联合体,“欣苏农”是在生产物资采购、种植、加工、社会化服务等各环节引进在当地具备一定规模实力的主体,打造最优组合、把控生产成本、提升稻米质量、培育品牌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如翟飞所在的蛋鸡养殖公司,每年生产半发酵畜禽粪便500吨,可制作有机肥3800吨,提供基质原料供应。王西伟的金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则专注于大米的质量提升和后期销售。在“欣苏农”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中,种植、农机、农技、农药、肥料、烘干、仓储、加工、销售等9大环节都由不同的公司负责。各家专注于自己的环节,又能通过整条产业链的高效运作、降本增效和整体附加值获得更高利润,既增加了联合体的社会竞争力,又为新农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