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坚持”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时间:2024-11-07 08:31:12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汪小梅 字号:【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近年来,云南省弥勒市竹园镇聚焦镇情民意,因地制宜,以“四个坚持”为抓手,找准找实基层治理小切口,建立“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治理模式,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网格自治新平台

  建强基层网格。建立“镇级党委—村级党总支—组级党支部”三级联动机制,划分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10个、三级网格108个,形成镇党委抓“大事”,村级党总支管“小事”,组级党支部管“家常事”的工作格局。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小网格”集聚乡村治理“大动能”,切实筑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今年以来,召开基层治理专题分析研判会3次,培训基层村组干部、调解员、网格员等3场次,培训人数250人,开展法治宣传15场次,覆盖400人,接受法律咨询60人次,入户宣传1200人。开展法制进校园讲“法制课”21次,参与人数8000人次。

  建强头雁队伍。一是建立“村镇共管”工作格局,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党员干部培训体系,开展“村支书大比武”“党员干部集思广益话发展”等主题活动,凝聚各方发展共识,不断提升村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引领、发展集体经济和基层治理能力。二是坚持以“选好人”推动基层治理新格局,通过村“两委”换届选举、实施村组干部“领头雁”储备工程,进一步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班子。目前全镇各村共有村级后备干部30名。三是引领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基层自治。建立“党建+新型经营主体”模式,整合辖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资源,为村集体及村民致富增收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基层党建的延伸,实现治理对象向治理力量的转变。

  建强党建阵地。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行政村、村小组逐级建立共管共治微信群。畅通“干群”交流渠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收集汇总群众意见和建议,实现“服务群众+回应诉求+事情办理+解决情况”链条式沟通。目前,共建有村级微信群10个,村小组级微信群108个,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300条。二是规范党员活动室建设。以党支部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为契机,结合“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中“五个基本”和“十有标准”要求,统筹推进党员活动室建设。目前,全镇各村、组均建有党员活动室,活动室布置以简洁实用、特色鲜明为原则,墙面悬挂党员义务、党员权利等制度,配备党报党刊、党建书籍等,进一步丰富了党员活动阵地,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坚持多调联动,构建矛盾化解新机制

  打好多元调解“组合拳”。充分发挥各村(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室”、竹园司法所主导的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朋普法庭、竹园派出所等的作用,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互通信息,实现多调合一。

  打造“移动调解”新模式。从镇属部门、村组抽调“懂法律、懂政策、懂法规、熟情况、愿调解、会调解、能调解”的干部职工组成“移动调解队伍”,进村入户开展调解工作,实现“坐堂问诊”向“上门巡诊”的转变。今年以来,化解矛盾纠纷107起。

  打造“普法夜校”新篇章。依托法治副校长、村组干部等打造“普法夜校”,紧扣车站、医院、学校、公共场所等重点区域,围绕婚恋、赡养、邻里纠纷等重点领域,紧盯矛盾纠纷当事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重点群体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普法活动。2024年,配备法治副校长118名(其中村级10名,组级108名),专项重点普法150人,走访留守儿童及留守老人家庭800户,村组播放法治广播1200次。

  坚持多元联治,构建基层共治新格局

  在群众自治上持续发力。一是强化德治宣传引导。指导各村(社区)建立“道德风尚墙”,通过推荐、评选、上榜身边好人事,展示善行义举,引领社会新风尚,弘扬社会正能量。同时,依托三会一课、党员大会、村组广播等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二是强化制度约束。引导村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各村(社区)围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优风良俗、邻里关系等方面制定村规民约,依托村民委员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等,引导群众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引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推动形成良好的村风民俗。

  在发挥驻村民警作用上持续发力。一是在各村(社区)探索建立民警包村开展社会治安打防管控服常态化工作机制,驻村民警将公安机关信息采集、人口管理、矛盾化解、治安防范、服务群众等业务主动对接网格,实现“小事格内解决、大事全网联动”,增强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促一方发展的能力。二是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警校合作,联动互通,设立20个“护学岗”,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动态防控,进一步夯实校园安全基础,筑牢校园安全防线。通过警民共建,警校合作,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在绿美乡村建设上持续发力。把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服务民生的重心,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美丽竹园建设目标,聚焦“河边、路边、田边、村边”重点区域,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精心扮靓村庄风景,促进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开展“绿美乡村”“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在深入调研,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根据村庄区域、历史文化、产业结构等不同条件,统筹推进棚户区改造、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等工程,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村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2024年,计划建设“美丽庭院”760户,目前完成挂牌200户。

  坚持民意导向,构建干群沟通新桥梁

  扎实破小案。牢固树立“破小案、保民安”理念,坚持把扎实破小案、防范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作为民心工程,切实做到群众的事有人管,群众的利益有人维护。对损坏群众利益的行为严查快结,让违法行为得到惩处,违法必究。

  扎实办小事。整合政府、派出所、司法所、村(社区)等力量,对群众小纠纷、小隐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早消除,最大限度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处置在源头,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积极解小忧。密切关注可能引发案件的家庭、情感、邻里等突出矛盾纠纷,重点对涉安人员和涉稳人员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逐一上门走访核实,及时研判、报告、组织开展安全防范、安全检查、打击整治等行动,及时消除各类隐患。

  热心帮小忙。通过走访、谈心、提供服务和交朋友等方式,深入群众,对群众进行走访;逢年过节开展生活困难群众、生活困难党员等慰问活动,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化解社会矛盾。

  切实惠小利。把群众办理户口、身份证、法律援助等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利。积极做好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错时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在服务过程中干增进群众感情。今年以来,全镇党员干部深入农户1000次,解决群众小问题200条,为群众办小事100件次。

责任编辑:段伊鸣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