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 “一杯茶”七步调解促和谐
时间:2024-11-07 08:30:24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 字号:【

  编者按:临涣镇以“践行‘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为目标,结合古镇茶馆文化,创新发展人民调解工作,探索出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茶馆调解”模式,发展出“一杯茶”七步调解工作法,形成了一方“小茶馆”成就“大和谐”的良好局面。

  临涣镇古称铚,又名古茶镇,是一座千年古镇,位于安徽省濉溪县中南部,镇域面积167.38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总人口9.8万人。近年来,临涣镇坚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落实化解社会矛盾各项措施为抓手,以维护群众利益为落脚点,充分利用当地独具特色的茶馆调解文化,打造“茶馆调解”品牌,壮大茶馆调解队伍,推广“一杯茶”七步调解法,探索出乡村治理的临涣经验。

  一、搭建平台,筑牢基层稳定“压舱石”

  (一)让利益诉求“有门”。自古以来,临涣镇当地群众之间如果出现纠纷,他们大都习惯去茶馆找民间有声望的人士来说理,请茶客充当调解员,对事情进行评理。经过一番辨析,最后双方握手言和。临涣镇依托当地茶馆成立茶馆调解委员会,建设推广茶馆调解室,覆盖所有茶馆,让百姓有固定的地点说事,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方便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让全程服务“有为”。临涣镇拓展“茶馆调解室”服务功能,设立“百姓说事点”,为群众提供“零距离”“全方位”服务。开设调解微课堂,用编排歌曲、小品、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相关法律法规向党员群众讲清楚、说明白,扩大社会影响力。人民调解员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利用8小时之外的时间,组织开展“调解夜话”活动,和群众讲政策、话民生、促和谐、拉家常,与百姓“零距离”沟通、面对面交流。

  (三)让解决纠纷“有效”。茶馆调解员以茶为媒,运用“一杯茶”七步调解法,结合法、理、情和当地的民俗习惯,在喝茶、聊天、说事中把法讲全、把理说透、把情谈深,通过当地百姓习以为常的方式化解纠纷,更便于百姓接受。同时,茶馆调解通过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村调对接、法律服务对接,与诉前调解、警民联调、信访维稳、一组一会、法律服务等工作相结合,拓宽了矛盾纠纷化解渠道。

  二、完善举措,构建基层治理“助力器”

  (一)创新方式,提升引领力。临涣镇茶馆调解委员会通过对民俗文化的充分挖掘,聚揽“草根调解员”,吸纳“街长”“百事通”“茶博士”“五老”等民间调解能手,坚持“有理进茶馆说”的文化传统,创立“一杯茶”七步调解法。第一步以茶暖人心:调解主持人陪当事人喝茶,先喝茶聊家常、问生活,建立平等关系,给予当事人亲切感、温暖感,平静心态,稳定当事人情绪;第二步以茶说人生:通过心理疏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为调解奠定基础;第三步以茶述纠纷:倾听纠纷陈述,辨别事实真相,摸清当事人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通过技巧性发问了解当事人深层次的需求,以求达到共情;第四步以茶找支点:通过讲事实、摆道理、明政策、寻法律,从中找准解决问题的支点;第五步以茶拆面子:中国人以面子为重,举事例作比喻,为面子争口气,假面子害苦人,必须拆除这种观念,才能退一步,才能包容他人;第六步以茶置梯子:置梯子,拉距离,拟方案,注重换位思考,解决实质性问题,各退一步,给对方台阶,以求双方共同达到心理平衡;第七步以茶达协议:双方互敬一杯茶,体现互谅互解,争取形成书面协议,确保矛盾纠纷成功化解。

  (二)数字赋能,提升保障力。加强“茶馆调解室”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动“一杯茶”七步调解法数字化升级,在完善人民调解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推动茶馆调解利用QQ、“法在身边”微信群以及司法行政专网进行在线视频调解。同时,搭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立说事远程视频系统,通过12348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等载体,做好数据采集和统计工作,为乡村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三)党建引领,提升向心力。临涣镇依托“茶馆调解室”,发挥镇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定期安排村党支部党员或邀请其他党组织代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消除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隔阂冷漠,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同时,打造党群连心室、人大代表谈心室、政协委员连心室、妇女微家等多元调解组织,截至目前,累计收集社情民意1000条,形成议案、提案、调研报告150份。

  三、健全机制,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

  (一)建立多元协调机制,提炼一套方法。临涣镇健全完善“司调、公调、访调”联动机制,建立茶馆调解与镇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双向互动对接机制、信息互通和调解协作机制,推行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闭环运行模式,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部门联动多元化力量参与的矛盾纠纷联调机制。自矛盾纠纷联调机制成立以来,协同调处矛盾纠纷500起,开展矛盾纠纷会商200次。小小的古镇上,144个连心茶室实现全镇19个行政村全覆盖,林立的茶馆天蒙蒙亮便开门迎客,最多时一天有近6000人前来喝茶论事。临涣镇提炼出的“一杯茶”七步调解法,逐渐成为化解当地基层矛盾纠纷的有效途径。

  (二)建立能力提升机制,锻造一支队伍。临涣镇邀请安徽省高院、省司法厅、省委讲师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通过集中授课、座谈讨论、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人民调解员、村“两委”干部、选派干部、“三支一扶”人员等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近年来,共举办“茶馆调解”专题培训讲座46期,培训人员1400人次。临涣镇茶馆调解委员会由创始时的7人发展到55人,拥有调解志愿者团队4个,扶持了王士宏“老茶馆”等民间调解组织,培育了众多民间调解能手,锻造出“提壶调解纠纷,喝茶化解矛盾”的金牌调解团队鲜明标识。

  (三)建立监督评议机制,打造一个品牌。临涣镇设立便民热线电话、群众投诉箱、意见反馈簿,拓展监督渠道,组织人民调解员跟踪督办。建立民主评议制度,对各村的人民调解工作进行评议,提高乡村调解工作水平。调解员以茶为引,在第一时间捕捉、收集、反馈各种矛盾纠纷信息及不稳定因素,调解纠纷不写状子、不收费用、不限案由,群众“红脸进来笑脸出去”,大量民间矛盾纠纷被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充分发挥了茶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形成独有的“南有六尺巷礼让共和谐,北有一杯茶一笑泯恩仇”特色调解品牌。

责任编辑:段伊鸣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