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承担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30个试验任务之一以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牢牢把握创新试点工作方向,从九个方面扎实开展促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试验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区现有注册家庭农(林)场904家,区级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96家,纳入名录库监测752家;所有示范场实现收支记录和生产记录规范管理,99%的示范场实现土地流转合同规范化,90%以上家庭农场主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所有生产食用农产品农场全部纳入可追溯平台管理,家庭农场发展质量逐步得到提升。
多层级推进创新试验。一是区级精心部署。区级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促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实施方案》和《创新试点工作任务清单》,促进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部门扎实推进。部门组建四个业务指导组,抽调10名专业人员分片挂包指导。把创新试点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六大行动”竞赛活动考评,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及时掌握新进展、新动向。三是乡镇有序开展。乡镇(街道)也分别成立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同步推进创新试验工作,在创新工作中遇到新问题、新困难及时总结反馈。
多方式创新指导服务。一是规范辅导服务。在依托基层农经队伍发展辅导员的基础上,鼓励面向乡土专家、大学生村官、企业和社会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示范家庭农场主等选聘辅导员12人,细化工作职责,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二是健全指导服务。家庭农场辅导员为家庭农场提供政策咨询、运营指导、财税代理等统一服务;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根据本区资源条件、行业特征、农产品品种特点等,引导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三是集聚引领服务。把各村种养大户、专业大户纳入家庭农场范围,将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专业户,培育发展为产业特色鲜明、经营规模适度、经济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围绕沙县区水稻、蔬菜、水果、蛋鸡等特色农业产业,打造家庭农场集聚连片区示范区4个。
多渠道提升能力素质。一是培训提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以家庭农场经营者和种养大户为重点,突出规范建设、品牌创建、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等重点内容,每年培训家庭农场主或种养大户300人次。鼓励乡村本土能人、有返乡创业意愿和回报家乡愿望的沙县小吃业主、高学历人才以及科技人员等创办家庭农场,培育出善经营、会管理的家庭农场带头人。2022年,培育新注册家庭农场85家。突出培育青年农场主,对青年农场主进行重点培养和创业支持,沙县富强家庭农场、沙县川山生态养殖场获得2022年度沙县优秀创业创新项目三等奖。二是挂钩提升。建立家庭农场挂钩联系制度,由区农林部门81名农(林)业科研人员、农(林)技推广人员挂钩联系家庭农场,为家庭农场点对点提供技术推广、质量检测检验、疫病防控等公益性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实操提升。聘请专业培训师,对家庭农场主进行农产品拍摄与短视频制作、农产品直播带货等培训,提升家庭农场经营者互联网应用水平,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多举措强化规范运营。一是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库管理。建立健全家庭农场管理长效机制,制定《沙县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办法》,依托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实行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逐步规范数据采集,完善家庭农场名录信息,把农林牧渔等各类家庭农场纳入名录并动态更新752家。二是纳入福建省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监管。将生产食用农产品的家庭农场,纳入福建省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系统,区级每周、乡镇每天对辖区内所有生产主体开展线上全覆盖巡查,对未及时上传追溯信息、上传虚假追溯信息、开具虚假合格证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将制度落实情况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项目申报、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参展等挂钩。三是纳入区级家庭农场管理。为指导家庭农场规范发展,出台《沙县区家庭农场管理办法》,推广使用区农业农村局监制的《沙县区家庭农场财务收支登记簿》《沙县区家庭农场生产记录登记簿》和《沙县区家庭农场专用收款票据》,目前已发放近3000套;推广使用家庭农场“随手记”APP电子记账软件。已培育各级示范家庭农场96家并进行监测。
多路径提高经营效益。一是提高品牌效应。支持家庭农场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品牌建设,打造地方知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培育一批产业竞争力强、区域知名度高的家庭农场。沙县健林家庭农场等3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打造出“沙县板鸭”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乐子鸡蛋”获得福建省名牌农产品。二是提高附加值。支持家庭农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鼓励蔬果生产家庭农场建设产地初加工基地设施。目前有19家家庭农场开展不同类型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沙县宜辉家庭农场创办槟榔芋初加工,年产1200吨,带动家庭农场、种植户20户。三是提高生产水平。支持农机合作社(联合社)为家庭农场提供机耕、机插、机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增强家庭农场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
多优惠共促项目建设。一是促新业态发展现代农场。通过项目支持、政策优惠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家庭农场建设仓储、晾晒场、保鲜库、农机库棚等设施的项目支持。对自建或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共建集中育秧、仓储、烘干、晾晒以及保鲜库的用地需求审批提供便捷服务。支持区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改善生产条件。二是促“小田”变“大田”。支持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参与乡村建设,承担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项目实施和农村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积极向各级争取家庭农场项目资金803.8万元,鼓励扶持149家家庭农场发展。
多平台支持农场产销。打造“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小农户”订单模式,在保障龙头企业供货渠道、解决家庭农场产销问题、保证小农户合理收益、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供需平台促产销。鼓励“沙县小吃”配料源头产业发展,依托三明市农科院、农业科技园等科研院所的研发优势,推广高优农作物、农业科技新品种;建立供需交流平台,根据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实际需求,对新品种种植进行全过程指导,提升家庭农场经营效益。二是订单农业促产销。依托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农业的经营模式,如,农盛农业有限公司与62户槟榔芋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解决了部分小农户农产品销售问题,有力保障了小农户收入。
多主体共享融合发展。一是领办合作。引导家庭农场领办或加入农民合作社,开展统一生产经营。引导家庭农场与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合作,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二是组建联合。引导家庭农场组建合作社,按照“户改场、场入社、社联社”的思路,引导各类主体走向联合,构建“小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联合社”的经营主体体系,带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三是统一整合。鼓励家庭农场加入行业协会或联盟,形成规模优势。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信息互通、技术共享、品牌共创、融资担保等方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强化生产能力,推动联合体各成员融通发展。沙县天宝峰家庭农场等4家加入沙县区海峡茶叶协会。
多措施深化社企对接。一是深化金融对接。目前区农业农村局与沙县农商银行签订了福农综合服务平台合作协议,建立家庭农场管理及信用分级评价系统,完成全区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并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家庭农场金融需求。沙县农商银行已对信用良好的607个家庭农场进行授信,授信总额9236.62万元。二是深化邮政对接。借助中国邮政“邮乐购”平台,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产品上架“邮乐购”,放大品牌效应,拓展销售渠道。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服务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