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办公司 做好乡村致富带头人
时间:2023-10-16 09:02:50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 字号:【

  安徽省临泉县兄弟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拓宽经营思路,合资创办公司,提升蔬菜产业发展增值空间,让成员分享更多红利,提升了合作社发展质量和水平;注重健全组织机制,严格按章程合理分配盈余,秉持现代管理理念,建立片长组长负责制,提高运营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临泉县兄弟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安徽省临泉县老集镇 328省道东侧,主要从事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销售、大棚设计建设、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等,于2011年 11月由几个返乡的年轻人共同创建。合作社现有成员 207个,全部是农民成员,带动农户 380户。合作社 2016年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成为大中专院校农业教学实习基地,理事长宋雷被评为阜阳市劳动模范、全市优秀返乡创业典型等。

  一、规范运营,探索合作社办公司经营模式

  一是健全组织,建章立制。合作社设立了成员大会、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坚持“三公(公平、公开、公正)到位”“两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实行“理事牵头、分层管理、订单服务”的管理模式。合作社积极参与财务委托代理试点工作,委托专业的会计机构为合作社开展代理记账服务,专门设立财务部门,实行财务电算化管理,按季度公开财务、社务和经营运营情况,不断提升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

  二是规范管理,合理分配。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为成员设立成员账户,做到“一人一个账户,一人一份资产,每年分摊到户,年年盈余返还”。合作社成员以土地经营权作价或货币出资形式,享受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服务。合作社年末进行成本核算和盈余分配,每年可分配盈余中的 20%作为公积金提取,按照成员出资份额平均量化后分别计入成员账户,65%按照成员交易量进行返还,15%按照成员出资额、公积金等占比进行分配,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三是创办公司,融合经营。2020年,合作社试点办公司,与安徽菜大师农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安徽菜大师润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泉公司),注册资金 6000万元,合作社持股 45%,安徽菜大师农业控股集团持股 55%,双方按照持股比例进行利润分成。分工上,合作社负责种植生产,润泉公司负责市场销售。2021年,润泉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3500万元、利润 525万元,合作社按照持股比例获得利润分成 236.25万元。在合作社内部,合作社按照章程约定,将从润泉公司获得利润分成的 15%留存合作社作为风险备用金,10%分配给合作社管理人员,10%分配给合作社农机手,65%作为盈余返还给合作社成员。

  二、加强管理,建立标准化种植管理体系

  一是强基础。合作社成立之初,成员都按照传统的露天方式种植,不愿意花钱建大棚。2013年,一场百年一遇的大雪和寒流让农户几个月的辛勤成果全部付诸东流。于是,合作社带领技术专家挨家挨户地看现场,做沟通,给农户普及大棚建设的重要性和技术要领,还组织部分年轻人赴山东寿光参观学习,帮助成员筹资建设温室大棚。经过几年的努力,合作社建成蔬菜种植大棚 2000多亩,现代化连栋大棚 30272平方米,实现了四季均可种植蔬菜。

  二是立标准。为有效降低损耗,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合作社从山东寿光邀请蔬菜种植专家长期蹲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规范生产管理。同时,聘请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科技学院的专家教授组建顾问团队,针对合作社制定了耕种、采摘、收购冷藏、农药化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引导成员按照规范标准开展生产和管理,并逐步形成习惯自觉。

  三是提效率。合作社采取层级管理模式,按照种植品种、规模大小、路程远近等将基地分成 7个片区,每个片区设一个片长,由合作社理事和优秀的专业种植技术人员担任,负责该片区的综合管理、资源统筹和数据统计工作。每个片区再根据规模大小细分为若干小组,一个组长管理 200 ~ 500亩土地,负责协调采收,并将收割蔬菜运送到统一的收购点,再按照入库标准进行入库移交。片长和组长的收益与整个片组的总效益挂钩,鼓励农户在保证收购标准的前提下,多劳多得。这一激励机制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年轻人纷纷竞争上岗,过年过节都会主动留在合作社,保证正常的农业生产。效益好的年份,一个片长能有上百万元的收入,一个组长能有 30万~ 40万元的收入。

  三、拓宽销路,巩固供港蔬菜生产基地

  合作社种植的绿色新鲜蔬果达数十种,年产量 2000吨,除了保障本地大型超市和生鲜市场供应,还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10多个省市,部分产品销往香港、澳门市场。为了确保供港蔬菜市场份额,合作社 2012年注册了“皖北靓点”商标,将每一种蔬菜的收购标准制成展板,在各片区进行展示,要求按照统一规格进行蔬菜采摘,符合收购标准的方可入库。合作社订制了统一的收纳筐,在收购点和冷库进行验货回收时,实行电子编码管理,不仅方便了管理,而且方便快速结算。合作社在基地建立了专业的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对每一批次的蔬菜瓜果进行抽样检测,严禁超标产品进入流通渠道。

  四、培育人才,反哺乡村社区发展

  合作社积极与省市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合作,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培训班,组织成员到省内外参观考察,提高成员科学种植的技能水平。10年来,合作社累计培训 3000多人次,培养了一批经纪人和一支业务精干的管理队伍。合作社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为宋港村修建道路3000米,配备路灯 40盏,为困难村民发放扶贫资金 30余万元。

  (本文系第四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