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茂瑞:大力发展米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3-10-07 10:18:43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本刊记者 付 姓 字号:【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

  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有这样一种特色产业,不仅能让荒山变绿,还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这就是米槐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党支部书记、盐湖区鑫中晟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雷茂瑞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米槐产业。他认为,米槐产业虽然是一个新兴的特色中药材产业,但已经让数十万山区农民、一大批旱塬山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前景可观。

  雷茂瑞所在的沟东村属于典型的旱塬地区,干旱少雨,全年降雨量只有300毫米,多年来,种植的小麦只能靠天收,一年也就收获100多斤,贫穷就像一座大山沉重地压在村民身上。看到父老乡亲的生活状况,雷茂瑞立志要改变村庄的贫困面貌。经过一番考察,他发现国槐特别耐干旱、耐贫瘠,而国槐的花蕾——槐米在医药、保健、化工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利用价值。雷茂瑞跑遍了全国30多个省份,研究了十几万株国槐树,相继成功培育出米槐新品种——双季槐、米槐1号、米槐2号。

  “我们现在这个米槐新品种,芦丁含量在全国范围内最高,每斤售价20~40元,一亩地收入可达五六千元,高的能到1万多元。我们这边人均6~7亩土地,所以去年我们沟东村人均槐米单项收入达到了2.5万元,未来将突破3.5万元。”雷茂瑞很看好米槐产业。

  如今,在山西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沟东村所在的三路里镇4万亩土地有3万多亩种上了米槐树,运城全市发展米槐产业30多万亩,年产值20多亿元,并辐射到陕西、甘肃、河北、重庆、广东、广西等十余个省(区、市),总面积达200多万亩,一大批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目前,运城米槐不仅赢得了国内市场的关注,而且还赢得了世界市场的青睐,出口量逐年增加,并被泰国、新加坡等国的客商定为长期供应基地。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雷茂瑞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认为,米槐极其耐贫瘠干旱,它覆盖的是荒山旱塬,能够真正帮助当地农民提高收入,不违背“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国家政策。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绿化荒山秃岭,改善生态环境,既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又是环境治理的“生态树”。因此,他建议,大力发展米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建设米槐种质创新与利用运城重点实验室。良种是米槐产业的“芯片”。作为中国米槐产业的发源地,运城米槐具有十分突出的区域特色和优势,担负着引领我国乃至世界米槐产业发展的重任。建议依托运城米槐种质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大、品质优良的优势和运城迎波米槐开发有限公司20余年的育种基础,在运城建设“米槐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组建高水平的米槐研发团队,推动米槐种质创新,以优良品种推动我国米槐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培育壮大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米槐产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延伸产业链、增加价值链的问题。建议对米槐产业予以政策倾斜,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原则,在运城培育一批高起点、带动型、关联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并引导企业加强新产品研发,深入推进运城米槐精深加工。

  三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建立米槐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通过“一流企业+一流科技团队”“一流科技团队+一流产品”的研发生产相结合模式,从原料采收、槐米加工、枝干利用、槐花槐荚槐豆利用、提取物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产品研发和课题攻关,使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家龙头企业利用资源优势进行产品开发,形成资源聚集、产业集成、产品集合,建成全产业链生产、各个环节相互融合的产业集群。

  四是打造运城米槐品牌。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品质监督管理可追溯体系。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举办宣传推介与产销对接活动,唤起运城槐米“优质、生态、安全、绿色”的认同。让运城成为米槐产业发展的品牌标杆,推动运城槐米走向世界,进而带动全国米槐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打造国家级米槐全产业链示范区。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是运城米槐的核心区域,总面积35000亩,人均米槐单项收入25000元,有望突破50000元,有“天下米槐第一镇”的美誉。建议集中优势资源,在三路里镇打造“国家级米槐全产业链示范区”,带动我国米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