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抓手 健全“三治”乡村治理体系
时间:2023-08-21 09:57:29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井立义 郑允恩 王 敏 字号:【

  近年来,山东省东平县立足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大、村庄迁建社区化实际,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深入开展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改革与探索,取到了良好效果。

  一、基层党建引领改革,提升乡村治理整体新高度

  东平县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治理体系改革的基础性工作,以党建为引领,以调动党员干部力量为重点,在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的同时,不断提升基层党支部的组织能力和服务能力。

  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切实增强党建引领功能,强化党组织书记领导地位,明确基层党组织“一把手”亲自抓工作落实,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同时,选优配强村“两委一社”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双效领导作用,推行村党组织书记经法定程序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2021年换届,全县98.3%的村实现了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一肩挑”。

  二是实施基层党组织能力提升工程。首先,制定优秀干部全面素质提升计划,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育苗升级”工程,建立优秀干部“储备库”和“后备库”,优化提升农村带头人队伍。对经济薄弱村、扶贫重点村、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对班子产生难、党支部书记人选匮乏村,选派机关干部直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新型农村社区推行党总支书记公职人员兼任制,由乡镇(街道)选派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兼任书记。其次,实施软弱涣散党组织攻坚行动。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专班指导、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包保、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支部联建“五帮一”机制,合力包保软弱涣散党组织。各村建立后备人才干部培养机制,确定1~2名后备干部,参与村庄事务和跟班锻炼。再次,加大党员干部培训力度。每年至少举办两次农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培训班,按照经济强村、脱贫重点村、乡村旅游村、特色产业村等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菜单式培训。

  三是激发党员干部模范带动作用。通过建立党员积分奖励机制,以设岗定责等形式明确党员责任。实施“党员特色服务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激发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设立“党建文化墙”,集中展示当地党建工作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事迹,使农村党员真正成为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先锋模范。大羊镇西王村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38名党员主动亮身份,自愿担当便民服务员,主动参与村庄公共决策、村民矛盾纠纷调处、物业管理服务、公益事业兴办等。彭集街道鲁屯村对党员积分奖励机制进行改进,除设置村级日常工作23个加分项和8个扣分项,还按照党员年龄设置不同的基础分,年龄越大,基础分越多,以此提高老党员发光发热的积极性。

  二、多样化自治释放活力,带动乡村治理全局新模式

  一方面,优化自治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自治,不断优化自治服务体系。建立以党员为主体的网格化自治服务组织,按片区规划网格,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总长,村“两委一社”成员担任网格长,每个网格员负责联系5~10户,依托“小网格”推进“大治理”。老湖镇凤凰家园社区打造以“党总支—行政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楼长”为基本框架的组织体系,大羊镇西王村根据职能设置乡贤议事员、人民调解员、治安巡防员、物业管理员、法律宣传员、环境保洁员等“六大员”,为网格内居民提供精准服务。

  另一方面,丰富多样化自治形式。立足当地农情村情,积极探索多样化自治形式。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大力培育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促进监管自治和经济发展。充分利用乡贤能人和内部人才,培育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妇女协会等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同时科学引导村庄成立村民理事会、议事会等自治管理组织和载体,促进村民自治有效实现。接山镇肖庄村成立50余人的妇女协会,通过大喇叭、样板户等多种方式,对美丽庭院创建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三、寓法于治内外兼和,推动法治进村入户新思潮

  (一)着力加强普法宣传工作。以“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为着力点,通过引进专业律师,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化解“最后一公里”普法难题。通过建设法治文化宣传一条街,让法治文化融入农民生活,将法治理念送到群众家门口。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广泛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依法治村、以德治村、村民自治等方面的普法宣传,同时根据村实际情况,开展村“两委一社”干部涉农、维稳基本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管理事务、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二)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通过创新“1+5”法律服务模式,每个村配备1名兼职法律顾问,加上5名有威望的老党员、退休教师、退休村干、退休工人、老复退军人(简称“五老”)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组成村级法律服务队。法律顾问帮助联系村制定、修改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审查经济合同,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为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民主法治建设提供保障。“五老”以坐班理事或入户调解等形式,化解村民之间大小矛盾。有的村在矛盾调解室加挂“村民话心室”“邻里和睦室”“乡亲交心室”牌子,使法律服务更为人性化。

  四、以德赋能弘扬正气,焕发乡风文明建设新风貌

  (一)发挥德治教化作用。有的村庄以德倡树新风,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定期举办文艺活动,在丰富村民娱乐生活的同时,架设村民之间相互沟通的文艺桥梁,为乡村注入文明之风。有的村庄开展文化墙建设,以孝老爱亲、爱国爱家为主题的文化墙不仅为乡村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而且对村民起到了教化作用。通过设立“四德榜”,开展先模人物评选活动,每年选出“仁、爱、孝、信”道德模范榜样,宣传孝老爱亲、忠义仁信等先进典型,弘扬崇德向善的感人事迹,使村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营造和睦孝道的家庭氛围,不少村庄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以文明乡风促进社会新风。

  (二)提升德治治理能力。各村普遍将村规民约作为文明乡风的重要抓手,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爱护环境等乡风文明建设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成立村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组织。红白理事会通过限制村民大操大办,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陋习陈规,减轻农民负担,以道德约束力消除铺张浪费等行为,净化乡村文明之气。彭集街道陈流泽村红白理事会规定,村里喜事婚宴饭菜标准不超过300元/桌,白事不超过100元/桌;接山镇姜庄村红白理事会则实行丧事“一碗菜、不上酒、不发烟、不雇吹鼓手”,从简不丢“面”。建立村规民约践行评议机制,组织能人、有威望老人、村民代表等成立评议团,每季度组织评议,对遵守规定的模范道德示范户进行表彰,对违规的反面例子进行劝诫和引导。

  (三)丰富德治载体和形式。按照有阵地、有机构、有队伍、有制度、有标准的“五有标杆”,大力开展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并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提升文明实践软硬件条件。大多数村庄经常组织村民跳广场舞,很多村庄成立文化队,统一配备音响、表演服装等,将文艺演出与新风建设有机融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扬新风。新湖镇窦府营村、小河涯村文化队,免费为村民在婚丧嫁娶时开展演出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治活动,不仅加强了村庄内部乡风文明建设,也带来显著的辐射效应,形成内外兼和的乡村文明新风尚。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县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