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明光市科学运用系统理念,加强县级规划统筹和政策集成,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制”工作法(党员干部示范制、项目投放竞争制、联系帮扶指导制、评比表彰激励制、就地取材引导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整体性、系统化、低成本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机制,县乡村联动推进乡村治理的功能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乡村更加和谐美丽宜居。
一、规划引领,发挥县级统筹功能
明光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明光市乡村布点规划(2021-2035年)》,为明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系统性、整体性的指引。一是进一步优化城镇—村庄布局体系。依托明光市优化市域镇村体系,积极优化村庄布局。二是合理确定乡镇村庄建设重点。充分尊重乡镇及村民意见,对村庄进行分级规划,将村庄分为35个重点村、24个中心村。对居民点进行分类规划,将135个行政村分为集聚提升类(84个)、城郊融合类(36个)、特色保护类(12个)、拆迁撤并类(3个)。三是强化乡村风貌引导。根据明光市乡村风貌特色,划分为沿淮田园风貌区、环湖平原风貌区、城郊近湖风貌区和岭上民俗风貌区。四是进一步优化明光市1663个自然村的村庄布点。在摸底调查和各乡镇街道反馈的基础上,确定保留居民点454个,近期搬迁撤并居民点500个,远期搬迁撤并居民点709个。未来保留村庄用地为43.98平方公里,比目前减少37.94平方公里。五是在村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中,引入社区生活区概念,并深化研究生活区服务要素配置需求。
二、创新机制,构建县乡村联动体系
明光市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在全市推广涧溪镇首创的“五制”工作法,激发农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内生动力,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以低成本的运作模式实现了高质量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维护。
一是党员干部示范制。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先充分发动群众,通过召开群众会议、组织群众参观等形式统一思想,整治启动时以老党员、老村干、老乡贤等“五老”人员为主的理事会、党员及村组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先从自己家及近亲属门前开始“五清”,带头无偿拆除废旧猪圈、鸡舍等建筑,干给群众看,带动群众干。通过示范引领,群众纷纷加入,积极参与。
二是项目投放竞争制。统筹使用民生工程、壮大村集体经济、财政衔接乡村振兴等各类项目资源要素,对各类公益性惠民项目实行竞争制投放,即把项目优先投放给“五清一改”治理效果明显、群众积极投资投劳的村庄,形成“先搞好人居环境整治,才能获得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的政策导向。如涧溪镇白沙王村腰庄因“五清一改”行动快效果好,就先后获得了畅通工程提标扩面、“一事一议”等项目累计投资150万元,建成了庄内水泥道路、下水道、小广场及路灯等项目。其他村庄看到腰庄获得的政策红利后分外“眼红”,纷纷开展“五清”行动,积极争取道路硬化、村庄亮化等项目。
三是联系帮扶指导制。按照“1+1”模式明确各自然村庄整治工作联系帮扶人,即分别明确一名镇干部和一名村干部联系开展整治的自然村庄,指导村民理事会开展工作,帮助理事会把方向、定方案,化解矛盾。各帮扶联系人和村民理事会对群众工作坚持反复做,努力把群众思想工作做深做透,想方设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群众在思想上从原先的“要我做”真正转变为“我要做”。一些村庄群众自发集资用于村庄建设和管护,还纷纷义务出工参加集体劳动。
四是评比表彰激励制。牢牢掌握群众工作的主动权,深入开展 “十星文明户”“文明家庭”“星级党员户”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符合条件的及时授星挂牌,以先进带后进,促进形成文明新风。为激励理事会更好发挥作用,按年度对村民理事会进行评比表彰,被评为先进理事会的,财政给予一定数额工作经费奖补,评为先进个人的,颁发奖状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五是就地取材引导制。为激发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乡镇、街道将拆旧产生的建筑材料、从河道采挖部分砂子无偿提供给群众使用,先干先得,激励群众投资投劳硬化、美化门前院内;采取从集体竹竿园里砍伐毛竹的办法激励群众编制“五小园”栅栏,有力撬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解决了镇村包办一切的老问题,节约了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本,使得人居环境整治更接地气。
三、因地制宜,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长效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难点不在一时的整治,而在如何长久保持。明光市充分尊重村民创造精神,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管护机制。
一是村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低成本有效管护。陆郢村充分吸取村民意见建议,形成村规民约,将环境日常管护制度化,将道路桥梁、河塘沟渠、公厕、广场、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都列入日常管护范围,实行责任分片制度,责任到人,明确管护职责、内容标准等,有效确保管护无死角,包括一些长年不回乡居住村民的房屋前后卫生,也有邻居等村民代为管理维护。不但带领村民高效完成了村庄环境整治,而且带领村民共同抓好村庄环境的日常管护。通过村规民约的有效落实,使每一个村民成为人居环境的改善者、保持者和维护者。因为广泛发动村民参与,通过互帮互助、互相监督,村里形成了共同维护村居环境的浓厚氛围。
二是探索物业进村,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有序维护。涧溪镇按照“政府引导、村委会委托、市场化运营、志愿者服务参与”的模式,在涧溪村、鲁山村、白沙王村、官山村、鲁峰村探索试行“村办物业”,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常态化、长效化。涧溪镇5个“村办物业公司”经理中共有村委会副主任1名、村委会委员3名、党总支委员1名。鲁峰村物业管理公司共7名员工,3名村干部分别担任经理、财务主管、监事,负责物业公司管理运营,没有工资,4名村民、贫困户从事卫生保洁、维修管护工作,拿工资或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鲁峰村召开村民会议统一思想,经表决同意,确定每月向农户象征性收取物业管理费,实现公共场所及设施日常维护管理“有人干事”“有钱干事”。涧溪镇党委、政府原则上不再对村庄的后续管养负责,仅阶段性对物业公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涧溪镇5家村级物业公司共清理乱堆乱放1420处、小广告1110处、乱停乱放1780处。村办物业的收入用来保障广场建设、环境整治、垃圾清运等民生工程,为村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物业进村,让村干部从日常的物业服务工作中解脱出来,腾出精力更好地为群众谋发展、办实事,物业进村也增强了农民的现代生活意识,提高了村民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安徽省明光市人民政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