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以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时间:2024-01-05 10:08:37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徐宝龙 王东峰 刘 宁 字号:【

  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不断强化要素保障,完善交易制度,加强金融支持,有序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全面实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进场公开交易,充分为农村集体沉睡资产还权赋能。截至目前,薛城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已成交2955笔,累计交易额1.01亿元,办理交易鉴证237笔,为168个交易主体提供融资撮合、信贷咨询、资产评估等交易配套服务,累计协助发放贷款5290万元。

  一、经验做法

  (一)强化要素保障,夯实交易基础。一是建立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印发了交易管理办法、流转交易规则、交易操作流程等制度和规范性文本,从体制上保障农村产权交易规范有序进行。二是优化设置交易机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在全市率先建成区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高标准打造集服务大厅、交易室、洽谈室、办公室、档案室等为一体的“一厅四室”标准化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场所,建成面积200余平方米,配备显示屏、查询机、投影仪等设备,为农村产权交易有序推进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打造有力交易队伍。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模式,建成区、镇、村三级“1+7+N”(区交易服务中心+7个镇级工作站+N个村级信息员)运行机制,区镇两级交易服务机构因需配备专职交易服务员,依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强村公司等经济实体招募兼职交易服务员,组建了200余人的专兼职产权交易服务队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确保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政策服务直达村户。

  (二)创新服务模式,完善交易规则。在全市率先开展集农村产权登记、交易、融资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构建了完整的区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一是交易过程规范有序。全区各级交易服务机构按“统一平台管理、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鉴证、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监督管理”的“六统一”模式开展交易业务。精简交易流程,取消非必要证明材料,全面开展线上审批,确保交易规则统一、执行标准相同。二是优化拓展交易品种。把村集体各类经营性资产、农村集体股权、农村集体所有各类资源的使用权、农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等主要交易品种都涵盖入交易范围,探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农村工程项目招标管理等新型服务。制定负面清单,禁止产权不清晰、存在未决纠纷、改变土地用途、不符合法律法规的项目进场交易。三是开展分层分级交易。建立分层分级交易机制,按照标的物体量、价格等标准,明确区、镇、村分级交易权限,充分提升交易效率。

  (三)细化服务流程,优化交易机制。针对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制定了“四个一”产权交易标准流程。一是一张申请表。产权所有人向交易中心提交一份书面农村产权交易申请表,申请表包括经村民民主议事程序形成的决议、标的物基本情况说明和镇级审核意见。交易中心受理后,开展现场踏勘,核实交易标的物基本情况。二是一场竞价会。交易中心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网站,组织开展公开竞价。通过网站、公众号、本地融媒体多渠道同步刊登转让信息,在规定期限内开展主体资格审查,组织参与人按协议、拍卖、招投标、线上竞价或其他公开竞争的方式进行交易,交易全程均录音录像并邀请相关代表进行现场监督。三是一份交易合同。区农业农村局监制了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合同范本,经过法律顾问审核,供全区村集体产权交易使用,确保了合同内容的合法性,最大限度地维护村集体权益。四是一宗交易档案。产权转让经竞价成交后,双方签订合同,所有交易资料由镇级经管部门统一归档保存,完成产权交易流程。

  (四)完善金融支持,促进资本流动。一是拓展多元农村金融服务。联合金融机构在全市首创办理“土地经营权+地面附着物”抵押贷款和村集体股权质押贷款等新型农权抵质押贷款,探索制定农村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抵押贷款规章制度,累计办理各类新型农权抵质押贷款1330余万元。二是创新打造金融服务平台。与枣庄市人民银行联合开展“数字农权+普惠金融”试点,搭建“鲁振通”农村产权交易与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与金融机构信息共建共享。平台立足薛城、面向全市,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主体和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撮合服务,目前已拥有注册用户409户,发布各类金融产品138项,在枣庄市内成功撮合涉农贷款43笔26.65亿元。三是探索涉农不良资产处置新途径。与枣庄市人民银行、枣庄金融调解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密切合作,初步形成以枣庄金调委为中心,上下联动、横向贯通、资源共享、运转高效的农村金融纠纷化解网络体系,探索“金融调解+市场交易”拍卖机制,把涉农不良贷款诉前调解和资产处置业务导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截至目前,共协助金融机构化解各类不良贷款4000余万元,为“主体敢贷、银行敢放”建立有效风险屏障。

  (五)强化交易监管,防范市场风险。一是健全交易监督管理机构。区政府成立分管领导任主任、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农村产权交易行为,提升交易市场规范水平。二是完善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连续4年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清理行动,解决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收回并通过交易市场公开发包集体产权价值1163余万元。开发薛城区农村集体“三资”数字化监管平台,建成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数据库,实现集体资产资源全部“登记赋码”。落实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应进必进”,全面实施农村集体资产“阳光交易”、集体中小工程项目“阳光发包”和全过程管理,依法维护各类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三是依法规范交易主体行为。依托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工作,把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主体信用建设融入构建农村“信用+”体系,依法与金融机构共享农村产权交易数据,建立交易信用信息公开制度,设立交易信用“红色预警器”,方便市场交易主体进行信用鉴别。加强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准入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规定流转50亩、200亩以上的项目分别由镇、区两级人民政府审核批准,牢牢守住“农地农用”底线。

  二、工作成效

  一是规范农权交易流程,优化农村营商环境。借助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在线交易,除实地踏勘外,交易、竞价过程都在网上“一站式”完成,交易流程固定规范,交易文书格式统一,交易操作简单便捷,实现交易全流程高效、公开、规范、留痕管理。

  二是规范集体资产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农村集体产权交易规范化建设为切口,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和中小工程项目发包“应进尽进”,确保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和交易全流程都晾晒在“阳光”下,达到维护集体利益、保障农户权益、促进集体增收节支的多重目的,把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做成一件顺民心、合民意的民心工程,有效防范化解基层矛盾。

  三是优化农村要素配置,激活农业资源价值。初步形成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及价值发现机制,目前全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综合溢价率约达26%,通过公开交易和竞价溢价,推动农村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村集体、农民财产性收入得到显著增长。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充分释放农业市场主体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农业农村,为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依托交易市场,不断拓展金融服务,扩大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规模,让金融资源真正成为支持“三农”发展的“活水”。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农业农村事业发展中心、枣庄市薛城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山东省农村经济管理服务总站)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