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数字治理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坚持数字引领、变革重塑,以创建全省数字乡村示范市为契机,不断探索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运行过程,取得显著成效。
多方协同,推动治理主体多元化。乡村治理的核心在于共治,强调多元主体的公共参与,以沟通、协商、合作的方式达成乡村的有效治理。杭州各地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以新媒介技术为依托,政府、村民、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合力创造了丰富而有效的治理场景和路径。线上议事厅、微信治村等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在外务工人员、乡贤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实现“数字民主”,进而形成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和稳固的基层社会秩序。例如,建德市以“乡村钉”为载体,打造“钉上议事厅”,村民可随时随地发起讨论,实现“众人事众人议”。萧山区戴村镇应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工分宝”,为村民制定专属“村民码”,动态计算和维护村民的信用分,有效地激活乡村治理的内生活力。
强化监督,实现村务信息透明化。聚焦乡村党务、村务、财务信息公开,不断加强群众参与和监督,纵深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是杭州市强化清廉村居建设、有力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通过数字治理平台建立公开透明、实时动态的监督机制,多渠道公开村社小型工程、小额资金、小微权力、农村建房等村级事务,增加信息公开透明度,破除信息垄断情形;另一方面,以数字化建立自觉能动的监督机制,为村民提供更为直接、快捷和全面的数字监督渠道,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监督,精准监督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和规范化水平,增加村“两委”公信力。例如,萧山区义桥镇“微信治村”,设立村社专属微信号,通过更新朋友圈动态,推动村级事项、群众诉求实现线上办理;富阳清廉村居“线上村务”监督平台以数字化增加村级事务的透明度,规范“三小一房”制约机制,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庄监督。
立足需求,助推公共服务便捷化。杭州市以数字化搭建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聚焦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推广教育、医疗、文化、消费等多个场景,提高村民对公共服务自动化的可及性。从供给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数字技术重塑了服务流程,提供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用数字化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性。例如,萧山区瓜沥镇“沥家园”数字驾驶舱归集一批数字服务应用,村民可在线办理户籍、社保等民生政务服务;淳安县姜家镇姜家村搭建“尚法云直播”普法微课平台,聘请专业律师为“名誉村长”,实行轮值制度,为村民提供周一至周五全天候一对一咨询服务,并根据实际需求提供“专人专办”“全程包办”的异地法律援助。还有萧山区宁围街道“宁聚蓝”、临安区“青和翼”等数字治理平台,均是以数字化重塑公共服务流程,轻松实现“掌上办事”“指尖办事”,深化了“最多跑一次”向村社延伸。
科技支撑,实现基层治理智能化。数字化正在为乡村治理提供新动能,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支撑,依托数据大屏、数据底座等数字技术产品,实现数据分析、研判、预警等功能,掌握乡村社会动态运行态势,走向精准治理。例如,余杭区鸬鸟镇以“数智鸬鸟乡村治理平台”为依托,打造“一个云端、一个中枢、一个网络”,助推乡村治理提档升级。“一个云端”建立基础数据支撑,采集辖区内人、房、企、事、物等社会治理要素数据,形成较为充实的数据池。“一个中枢”深度整合已有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不同模块和渠道,构建数智乡村一张图,统一接入数智鸬鸟大屏,并加快与其他部门“行业大脑”的对接共享。“一个网络”完成景区管家应用场景、森林巡防和溪流监测应用场景、一键救援应用场景,统一调度、快速响应。桐庐市桐君街道“亲清地图”系统围绕群众最关心、问题最多发的村级小微权力、小型工程、小额资金“三小”领域,结合街道实际,研发并打造集信息公开、廉情收集、自动预警功能为一体的“亲清地图”系统,通过一图集成、一码通行、三色预警,实现数字赋能,推动基层智治建设。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