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时间:2024-01-05 09:14:13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井立义 郑允恩 李雪燕 朱 昊 字号:【

  山东省东平县旧县乡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营、治理联抓,探索“村际融合”发展新模式,精心打造吉城片区联合党委基层党建观摩点,制定片区跨村发展方案、联席会议制度及联合议事规则,以点带面,不断创新,力促整个片区基层党建全面进步、特色产业全力发展、村庄治理全速推进,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组织联建,让核心作用在乡村振兴中发挥

  片区通过大村带动小村,强村带动弱村,中心村辐射周边村的方式,以组织联建带动产业联营、活动联办、人才联育、治理联抓,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党建引领乡村建设新格局。一是成立片区联合党委。以“党建示范村”吉城三村为中心,吸纳吉城一村、吉城二村、吉城四村、吉城五村4个村,成立由5个村组成的吉城片区联合党委,由吉城三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党委书记,其他村党支部书记任党委委员,根据各位委员的年龄、特长、性格特点等,明确各自分工及其职责。二是建立健全运行规则。建立定期议事机制,每周召开1次“片区党委+支部”联席会议,实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监督各村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每月对各村“三务”公开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按照“问题收集、集中研究、分层执行、防患未然”的原则,定期走访党员群众,广泛了解各类群体诉求,今年1-7月共收集意见建议36条,共同研究解决党建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5件。三是规范开展各项活动。通过组织生活联办、主题党日联过、党员培训联动等方式,促进各村“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教育培训、“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等一系列活动规范开展,每季度邀请1名乡党委班子成员、党代表等为党员集中上党课。截至目前,片区党委已牵头5个村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6次,列席指导各党支部规范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活动8次。

  产业联营,让特色优势在富民强村中共融

  片区按照5个村“一盘棋”的思路,统筹现有产业布局、用地规模、人力物力,整合连片土地资源,制定南部、中部、北部“三大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连片行动、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一是优化布局,做强特色产业。采用“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南部,借助吉城四村奇异果产业优势,联合吉城五村,发展600亩奇异果园区;在中部,发挥吉城三村维纳斯黄金苹果产业示范带动作用,联合吉城二村、吉城四村,发展1400亩维纳斯黄金苹果园区;在北部,以吉城二村蟠桃园为基础,联合吉城一村,发展400亩蟠桃园区。同时,三大园区还可带动周边5个村20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二是融合共享,培育经营主体。区内现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家,片区充分发挥融合共享作用,指导5家经营主体开展品牌创建,与阿里巴巴“盒马鲜生”“百果园”两大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奇异果、黄金苹果和蟠桃通过商超订单模式营销出去,真正让农村资源聚起来、农业经营活起来、农民钱包鼓起来。三是整合资源,延长产业链条。片区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00余万元,推动“林果+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观光林果业。通过铺设沥青路面、设置安全围栏、安装太阳能路灯、设置网络等,对三大园区的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升级,在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采摘、认领果树、体验农事。

  治理联抓,让和谐村庄在多元参与中建设

  片区纵深推进基层治理模式创新,以“统一标准、统一机制”为核心,协同“红黑榜”设立、议事平台搭建、文明乡风倡树,精准把脉农村治理实际问题,推动形成“片区党委统一抓、村党支部经常抓、网格员重点抓”的齐抓共管治理工作格局。

  一是推进安全片区建设。成立8支安全巡逻小队,承担整个片区村庄安全、生产安全、山林防火等巡逻任务,并由片区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演练,不断提升抢险救援、避险抗灾等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设置“乡风文明红黑榜”,组织片区党员志愿者、网格员从环境卫生、文明村民两个方面,每月开展一次评议考核,对每户进行量化打分,张榜公布,引导群众养成讲卫生、讲文明、讲诚信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是搭建议事平台。用足用好片区党员、乡贤、“五老”人员的专长,制定“三五”工作日联席会议制度,每月5日、15日、25日召开联席会议,重点分析研判、协调处理村村之间、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等。平台搭建以来,共召开联席会议10次,解决村邻纠纷、乱堆乱放、环境污染等矛盾问题30余件。

  四是树立文明新风尚。依靠吉城三村地理位置及演艺资源优势,利用村民广场液晶屏,每月播放一期爱党爱国爱家优秀电影;组织文艺团队,每季度开展一次巡回文艺表演活动,自编自演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推动整个片区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县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