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费县:建立“数字村务”智治体系 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
时间:2024-01-05 09:06:21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 字号:【

  山东省费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1660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02个行政村(居),92万人。2021年以来,费县针对农村群众办事跑腿多、村干部办理业务进门多、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头绪多、村级事务留痕少、民主监督途径少等“三多两少”问题,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以农村干部群众为主体,搭建“村情通”监管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以群众用章“一次办好”、村务审批“一网通办”、村务村情“一码通晓”为主要内容的“数字村务”乡村治理体系,做到“一章通办大小事、一网审批经济事、一码纵览全村事”,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服务零距离、管理无盲区”,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提升了乡村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一、推行公章智能化管理,实现群众用章“一次办好”

  开发应用智能公章系统,实现了村级“证明专用章”线上办理,并出台《智能印章管理使用办法》,明确了使用范围、办理流程、办结时限等,将为民服务、社会事务、民生保障、公益服务等18类68个事项列为用章清单。完善镇村便民服务大厅(中心)建设,开设村级“智能公章”使用窗口,全县402个行政村(居)配备了智能公章机。全面梳理村级社会事务办理权限,分类归集为8个办事程序,通过“村级管理员指纹登录、申请用章→机器拍照上传材料、村级组织负责人远程初审→审核通过、加盖印章→自动拍照复审、后台监管”四个步骤,全程在线办理用章事项。

  村级“证明专用章”线上办理,体现出三个优势:一是盖章“不出村”。群众用章实现了就近办、即时办,大大提高了服务的便利化,解决了原来“村镇往返跑”的问题,群众办事更省心、省时、省力。二是审批“不见面”。群众提出用章申请后,村党支部书记依据用章清单和权限规定,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远程审批,实现了“不见面”审批。三是监管“不出门”。智能公章实现了人章分离,其申请审批过程全程监控、可溯可查,规范了村干部用权行为。截至今年2月底,全县累计为群众提供智能用章服务26.3万件次,直接节约交通、误工等费用1400余万元。正如不少群众反映的那样:“以前公章在村干部手里,他们平时也忙,我们用的时候还不一定能找着人,现在有了智能公章,一次申请、一次办好、立等立取,方便了很多。”

  二、推行重大事项在线审批,实现村务审批“一网通办”

  搭建村情通“一网通办”监管服务平台,完善“互联网+村级政务”服务体系,推行村级重大事项、经济事务、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等审批事项联动审批监管,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村级延伸。出台《费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费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信息化台账,录入平台动态管理,审批全程线上办理。

  对比“一网通办”监管服务平台运行前后,具有三个方面的优点: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特别是财务开支等经济事务的办理,以往村级完成“四议两公开”程序后,再逐级、逐部门、逐领导签字审批。实行“一网通办”线上审批后,相关事项通过线上分级推送、在线审批,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二是规范了审批程序。“一网通办”线上审批打破原来乡村来回跑、逐部门提交审核、涉及领导逐级审批模式,实现业务部门联动审批、村级业务实时办理、审核资料自动归集、办理过程全程可溯、审核查询线上办理,管护好了村集体的“钱袋子”。三是降低了行政成本。推行线上审批,不出门、不跑腿、不动车,一部智能手机就可完成全部审批流程,明显降低了村级非生产性开支。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办理线上审批事项13.7万件次,审批时限大幅缩短,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压缩了20.7%。

  三、推行村级事务“码上公开”,实现村务村情“一码通晓”

  依托村情通“一网通办”监管服务平台开发“码上公开”系统,设置党务、村务、财务、服务流程等9个板块,每个村居生成一个“村情通”二维码。出台《费县村级三务“码上公开”实施办法(试行)》,编制涵盖党建政务、重大决策等7类35项流程和主题党日、财务收支等27项事务的公开清单目录,每月的公开日进行集中公开。群众通过手机扫描“村情通”二维码,可实时查看村级“三务”公开情况和小微权力清单内容,并建立反馈落实机制,打造了群众“指尖上的公开栏”。

  目前,“码上公开”覆盖了全县所有村居,692个村级党支部全部上线,累计公开事项26万件。“码上公开”拓宽了农村“三务”监督渠道,促进了公共信息有效流动和多维获取,具有三个方面成效:一是丰富了公开方式。过去传统的村级“三务”公开主要依托公开栏、村情通报会,方式单一、渠道狭窄。推行“码上公开”后,让村务公开方式从“贴上墙”到“挂上网”、公开内容从“扁平单一”到“立体全面”,做到了“线上与线下”同步公开、“全景式”公开。二是拓宽了监督渠道。传统公开方式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大,而“码上公开”突破了这一局限,扩大了群众的知晓率和知情权,打通了基层监督的“神经末梢”。以前不少群众想了解村里情况,往往碍于情面不想到公开栏去看;即使有时去看,张贴内容因时间过久字迹模糊或纸张脱落,看不清、看不到。自从有了“村情通”二维码,手机一扫就能全面了解,做到“一人知晓、全家知晓”,打破了时空界限,在外地的本村人员也能随时了解村情。三是促进了干群和谐。通过“码上公开”,实现了“阳光村务”。一方面,促使村务更加规范,倒逼基层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另一方面,群众动动手指、扫扫码,就能对本村事务一览无余、心明眼亮,有效减少了干群之间的猜疑和矛盾,真正“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和谐、村风好转、村情稳定。2022年,全县通过政务服务热线反映基层干部作风问题的投诉1184件,同比下降13.26%。

  (来源: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