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通过“一个支部管事”强化核心引领,“一张清单明事”健全权责体系,“一套机制议事”构建协商机制,“一个地方说事”畅通民意表达,“一种方法评事”引导村风家风,“一个模式强事”激活发展动能,搭建产治联动的乡村治理体系,有效破解了山区乡村内生动能不足、治理与发展脱节的难题。
蕉岭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山区,毗邻闽赣,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户籍人口约23万人,是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之一。近年来,蕉岭县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六事”,即“一个支部管事、一张清单明事、一套机制议事、一个地方说事、一种方法评事、一个模式强事”,综合治理路径,形成了“支部引领、多元共治、全要素联动”的乡村治理机制,着力挖掘内生治理资源、提升内生治理效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明显提升,乡村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优势凸显。2020年,全县在保持城乡社会稳定的同时,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5.1%。
一、“一个支部管事+一张清单明事”,全盘统筹抓好顶层设计
(一)“一个支部管事”强化党建引领。蕉岭县以“三强四带”工程为抓手,强班子、强管理、强服务,带头联系服务群众、带头参加公益活动、带头支持村庄建设、带头创业带富。实施“一支部一品牌”建设,通过“一村一策”提升组织力,强化党组织对乡村治理工作的统一领导。由村党组织审议研究村级“三重一大”事项,由村党组织提名村监委会、监事会、村民理事会成员人选,要求农村各类组织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工作,推动农村党组织对其他基层组织的领导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党支部服务日制度和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服务群众制度。围绕产业发展提升党组织领航力,举办产业发展培训班。蕉岭县以“村推镇选县考察”模式选拔217名优秀党员进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培育277名党员致富带头人,打造105个党员创业带富基地。全县选派291名县直机关干部,组成97个工作队到其出生地(成长地)开展“联乡兴村”工作,帮群众解决小微问题500多件,为群众办实事和好事1600多件。
(二)“一张清单明事”健全权责体系。蕉岭县探索编制镇、村(居)权责清单,明确镇、村(居)职权划分,明确公开权责运行流程图。将“晒”权力清单、“亮”权力家底延伸到村(居)一级,让干部“看图说话”“照单办事”,形成覆盖县、镇、村(居)三级的权责清单体系,加强权责管理,打通乡村治理堵点。目前,全县镇级权责清单、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准入清单全部编制完成。8个镇按照行政审批标准化要求,明确并向社会公布镇级权责清单事项154项;依托县、镇、村三级党政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进村政务服务“一窗口受理、全程代办”。村党组织“三重一大”重要事权按程序列入自治章程、集体经济组织章程。蕉岭县印发《蕉岭县村(居)民委员会工作职责事项指导目录》,明确村民委员会群众自治工作职责事项11类共47项,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工作职责事项11类共70项,应取消和禁入事项19项。
二、“一套机制议事+一个地方说事”,因地制宜激活内生动能
(一)“一套机制议事”构建协商机制。蕉岭县积极加强多层协商,挖掘内生动力,做到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在村一级成立村级协商议事会,形成以村党组织为领导,包括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村民理事会理事长、村监委会成员、退休人员、驻村工作组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议事协商机制;在自然村、村民小组成立村民理事会,进行常态化协商议事;根据事项涉及范围,还成立专项理事会开展协商,实现了“大事大协商”“小事小协商”,建立了常态议事协商与专项议事协商双轨运行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妇女、老人、义工、志愿者等协会以及合作社等各类社会组织协同治理作用,营造“事事有人管、好坏大家判”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二)“一个地方说事”畅通民意表达。全县107个村(居)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有经费、有设备”的“六有”标准,建设党代表、人大代表村级联络站点,作为县、镇、村三级代表接待服务的固定场所。建立党支部服务日制度和人大代表服务日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委员服务日定为每周五,县、镇人大代表服务日定为每周二,主要接待、服务党员与群众,收集民意、解决问题,提升服务群众效能。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职能得到拓展,逐步成为村民说事议事、反映难事的沟通场所。
三、“一种方法评事+一个模式强事”,产治联动构建长效治理机制
(一)“一种方法评事”引导村风家风。治理有效要实现将“村里事”变成“家家事”。蕉岭县以美丽乡村、富美村民为导向,与阿里公司“乡村钉”合作开发“积分+”微治理App,实施自然村、农户“双积分”制度,推动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逐渐标准化、具体化。各行政村以村党组织为领导,吸纳各类社会组织负责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农村党员加入评议团,经村民民主协商通过,制订评分细则。按照“以自然村积分把控发展方向、以农户积分激活内生动力”的思路,采取“基础评分+加分项-减分项”相结合的方式合理设置积分内容,每季度统计一次,张贴公示,实施全过程纳入镇纪委、村监委会监督范围,保障公正公平。激励方式坚持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正向激励为主、奖罚结合的原则,积分靠前的自然村优先被推荐评优,并规定积分可以换取村庄配套奖补,作为信用村等评定依据。积分靠前的农户可获得评星定级、荣誉表彰等,优先成为村“两委”班子后备人选、入党积极分子或参军等,其本地银行信贷额度可适度提升。在定点超市和钉钉平台,农户积分可用于兑换日常生活用品。
(二)“一个模式强事”激活发展动能。治理有效离不开经济发展支撑。蕉岭县结合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和资产股份制管理,完善村的“三资”管理制度,探索“要素联动”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农民谋事干事提供经济赋能。在此基础上,以“党支部+五社”为组织载体,发挥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土地合作社、资金合作社、劳务合作社、产业合作社的作用,整合村内和村际分散闲置的土地、资金、劳务、产业、人才等要素资源,推动破解乡村发展的人、财、地3个关键问题。“五社”均以党员为领头人,在村党组织统筹协调下强化分工合作,有效提高规模经营、规范管理水平,拓展了分红、务工等多种增收渠道,村民社员间的经济政治联系明显增强,实现市场竞争力、团结战斗力双提升。全要素联动改革模式从制度上根本性解决了群众对集体经济组织权益的诉求,产治联动为乡村长效治理注入动能。
(本文系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